[實用新型]新生兒護型枕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86784.3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805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鄭啟微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啟微 |
| 主分類號: | A47G9/10 | 分類號: | A47G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生兒 護型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日常生活用品領域,具體地講就是新生兒護型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新生兒護型枕,采用在枕頭兩側墊高的方式防止新生兒側翻,造成新生兒偏頭。但是,這種護型枕存在的弊端是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 新生兒在睡覺過程中,趴過來趴睡的話存在新生兒窒息的風險,但是,趴著睡的優點是有利于寶寶保持飽滿的頭型。2. 此種護型枕能降低嬰兒猝死綜合癥的風險,但是,會引起頭部扁平。在嬰兒偏頭現象不斷研究的過程中,總結出下列規律:仰著睡,趴著玩,各種睡姿時長基本均衡是預防偏頭的最好辦法。原有的護型枕,家長在嬰幼兒的睡眠過程中無法對嬰兒的睡眠姿勢進行調整,因此,開發一種新的嬰幼兒產品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新生兒護型枕,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括護型枕本體,其整體上為拱形結構,左右兩側為拱肩,拱肩的高度要高于拱形結構,拱形結構上和頭后部貼合的位置稱為第一部分,該部分采用開放式設計,構成一個凹槽,凹槽的邊緣在枕頭上從上至下為弧狀結構;第一部分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兩個凹槽,稱為枕頭的頭窩。
所述頭窩與肩部之間的枕頭部位為1-3公分。
所述新生兒護型枕采用記憶棉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新生兒護型枕與頭部貼合的部分采取開放式的凹槽結構,防止仰睡的過程中造成頭部扁平的現象,同時,使得嬰幼兒睡眠時身體保持平直。嬰兒枕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凹槽有利于防止嬰兒側睡時間過長,對幼兒頭部造成偏頭現象。三個部分結合使用,有利于嬰幼兒左、右側睡或者仰睡時睡姿時間的總體平衡的調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一種新型的新生兒護型枕,包括嬰兒枕本體,嬰兒枕的整體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類似橋梁的拱形結構1,在左右兩側的拱肩2的位置設置有頭窩3。拱肩的左右兩側相對中間位置要高出1-2公分,防止嬰幼兒側翻。在實際制作中,新生兒護型枕的整體結構不受本實施例的限制,可以做成卡通動物的形狀、不規則的多邊形結構、常規的長方形結構、正方形結構等簡單的結構上的變形,均屬于本領域的常規替換方式,是可以不經過創造性的活動得到,是該技術特征的常規替換。
新生兒護型枕的與頭部貼合的位置采用開放式設計,形成一個凹槽4。開放式指的是該部位的凹槽是漏空的、無枕體承托的。其次,是指左右兩側枕體之間是非閉合的。該凹槽在設計上從枕體的最上端至最下端成一定的弧度設計,有利于嬰幼兒頭部與枕體的貼合。該凹槽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為具有坡度的環形結構,該結構的優點有利于保持嬰兒身體的平直。
新生兒護型枕在開放式的凹槽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頭窩。本實施例中,頭窩的結構為下凹的半球狀結構,但是在弧度的調整上曲率不要過大,保證嬰兒在側臥時能夠自主呼吸為宜。該頭窩設計上滿足側睡目的,更貼合臉部曲線,使用起來舒適自然。
所述頭窩與肩部之間的枕頭部位為1-3公分,符合側睡時的身體需求,而且能夠承托頭部重量以及睡眠的角度,緩解肩部的壓力。
本實用新型采用記憶棉結構,使寶寶在各種睡姿時,頭部都得到溫和釋壓。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注意事項如下:新生兒頸椎平直,枕芯下部須開放,保持身體平直。嬰兒在出生最初的三個月,體重和頭圍都會快速成長,而新生兒的頭骨囟門尚未閉合,骨化尚未完成,很容易因睡姿偏好形成偏頭現象,因此需小心護理,避免嬰兒產生偏頭現象。為了避免偏頭,請媽媽注意為寶寶翻身,均衡睡姿及頭部壓力。在寶寶哺乳以后,首先右側側睡1小時防止吐奶及嗆奶,之后翻身左側睡、仰睡,睡姿時間總體均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啟微,未經鄭啟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867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照明功能的盆栽植物陳列架
- 下一篇:一種多餐盤餐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