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085200.0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179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振煌;盧道平;董海峰;肖啟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舟縱橫(廈門)流體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律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5225 | 代理人: | 張輝,溫潔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火炬高新***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vb12 廢水 排放 處理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VB12廢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維生素B12,簡稱VB12,我國是VB12生產大國,華北制藥集團、石藥集團、河北玉峰集團、寧夏多維藥業(yè)等均是VB12生產企業(yè)。VB12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廢水中含有培養(yǎng)基殘渣、大分子蛋白、酮類、丙酸、二甲基苯并咪唑等難降解物質。
近年來,隨著VB12清潔生產工藝水平的提升,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濃度增加,處理難度越來越大,處理要求越來越高,此外新上VB12項目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廢水處理工程投資和占地顯著增大,處理成本成倍增加,找到一條更為合理的廢水處理及回用路線成為企業(yè)的重要目標。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處理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產水可以回用的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與VB12廢水管道相連的調節(jié)池,所述的調節(jié)池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混凝沉淀池的進水口;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輸料泵的進水口;所述的第一輸料泵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IC厭氧塔進水口;所述的IC厭氧塔的產水口通過管道連接超濾進水罐進水口;所述的超濾進水罐的出水口過管道連接第二輸料泵的進水口;所述的第二輸料泵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管式超濾膜組件的進水口;所述的管式超濾膜組件的產水口通過管道連接超濾產水罐的進水口;所述的超濾產水罐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增壓泵的進水口;所述的第一增壓泵的出水口連接納濾膜組件的進水口;所述的納濾膜組件的產水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納濾產水罐的進水口;所述的納濾產水罐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增壓泵的進水口;所述的第二增壓泵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反滲透膜組件的進水口;所述的反滲透膜組件的濃水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反滲透濃水罐的進水口;所述的反滲透濃水罐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三輸料泵進水口;所述的第三輸料泵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MVR裝置(機械式蒸汽再壓縮裝置)的進水口;所述的管式超濾膜組件中的管式超濾膜截留分子量為1-25萬道爾頓;所述的納濾膜組件為耐壓范圍為0-90bar的耐高壓有機納濾膜組件;納濾膜截留分子量為150-350道爾頓;所述的反滲透膜組件為耐壓范圍為0-90bar的耐高壓有機反滲透膜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的納濾膜組件的濃水出口通過管道連接A/O好氧池的進水口,所述的A/0好氧池的產水出口通過管道連接超濾進水罐的進水口。
進一步的,所述的管式超濾膜組件的濃水出口連接IC厭氧塔進水口。
優(yōu)選的,所述的管式超濾膜組件的德國MEMOS公司產的具有開放式錯流流道、自支撐可更換膜殼管式超濾膜組件,可以有效防止膜管被堵塞,并且具有產水量大、通量穩(wěn)定、清洗周期長,可以兩個月清洗一次。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用于VB12廢水處理,具體下述優(yōu)點:
1)大大減少廢水處理設施用地,節(jié)約土建投入;
2)廢水中的無機鹽經納濾、反滲透高倍濃縮后,通過MVR裝置結晶,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處理成本;
3)IC厭氧反應和組合膜分離濃縮系統(tǒng)的配合,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的抗沖擊負荷能力,有利于整體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
4)反滲透產水的排放水可穩(wěn)定達到回用標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VB12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tǒng),包括如下結構:
與VB12廢水管道相連的調節(jié)池101,調節(jié)池101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混凝沉淀池102的進水口;混凝沉淀池102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輸料泵103的進水口;第一輸料泵103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IC厭氧塔104進水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舟縱橫(廈門)流體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同舟縱橫(廈門)流體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852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蓄電池開路保護方法和裝置、蓄電池組
- 下一篇:泵式分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