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梁側面模板加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84266.8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680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慶奇;烏鳳文;韓李慶;張彬;張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3/04 | 分類號: | E04G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陳英俊,許向彤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面 模板 加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梁側面模板加固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在澆筑梁時,通過設置梁側面模板和梁下側模板形成上部開口的澆筑空間,通過上部開口向澆筑空間澆筑混凝土形成梁。在澆筑的過程中,為防止模板變形、移位,需要對模板進行固定。而對于梁側面模板固定的通常方法是在梁側面模板上打孔,對拉螺栓穿入PVC套管再從模板孔中穿出,對拉螺栓兩端通過螺母收緊,從而拉緊梁側面模板。澆筑完成后,拆模并取出對拉螺栓,PVC套管則留在梁內。這種做法,工序較復雜,螺栓孔影響混凝土梁強度,且影響梁表面觀感。外墻對拉螺栓孔處為了防止漏水,還需封堵處理,施工成本高。對模板造成損傷,并浪費PVC套管等材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梁側面模板加固裝置,相對于以往采用對拉螺栓穿透梁來加固粱側面模板,不會降低梁的強度,減少了封堵處理環節,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且增加梁表面的美觀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梁側面模板加固裝置,包括:兩根立柱,兩根立柱以預設間距平行設置,且所述預設間距大于梁的厚度與梁側面模板的厚度之和;橫杠,所述橫杠將兩根立柱的一端固定連接在一起;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的兩端向兩側穿透兩根立柱并通過螺母拉緊,且對拉螺栓距離立柱的與橫杠相對的一端的長度大于等于梁截面的高與梁下側模板厚度之和。
優選地,所述預設間距比梁的厚度與梁側面模板的厚度之和大5mm。
優選地,兩根立柱的長度大于等于梁截面的高的兩倍。
優選地,兩根立柱分別通過轉軸與橫杠連接。
優選地,在橫杠與立柱交叉連接的內側固定有限位塊。
優選地,兩根立柱和橫杠采用木方制作。
優選地,對拉螺栓距離立柱的與橫杠相對的一端的長度等于梁截面的高與梁下側模板厚度之和。
優選地,在橫杠與對拉螺栓之間還設置有對拉螺栓。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下面附圖對其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術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梁側面模板固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一;
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梁側面模板固定裝置的安裝截面圖一;
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梁側面模板固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二;
圖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梁側面模板固定裝置的安裝截面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梁側面模板固定裝置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或其組合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此外,在本說明書中,附圖未按比例畫出,并且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建筑施工中,在澆筑梁時,需要用到模板形成梁的澆筑空間,而對于梁側面模板固定的通常方法是在梁側面模板上打孔,對拉螺栓穿入PVC套管再穿過模板孔,對拉螺栓兩端收緊,拆模后取出對拉螺栓,PVC套管則留在梁內。這種做法,工序較復雜,浪費模板及PVC管等材料,對拉螺栓孔周邊混凝土容易出現漏漿,影響觀感且對梁的強度有一定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梁側面模板固定裝置類似于門框形結構,其具有兩根立柱11和12,在兩根立柱的同一端,采用橫杠13將兩根立柱固定為一體,從而形成另一端開口的門框形結構。在兩根立柱之間,還設置有對拉螺栓14,螺栓長度應略大于梁截面寬度與梁側面模板寬度(木方加覆面木膠板)之和L3。具體地說,對拉螺栓14的一端穿透立柱11,另一端穿透立柱12,并且,對拉螺栓的兩端使用螺母緊固。通過旋轉螺母,可以調整兩根立柱之間的距離。在使用的時候,將該固定裝置夾在梁的側面,使得兩根立柱夾住梁側面模板的外側,即可將模板固定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842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