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平地土壤開挖異味屏蔽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73677.7 | 申請日: | 2017-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680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5 |
| 發明(設計)人: | 汪福旺;魏曉飛;徐博陽;韓進;丁寶國;尹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建邦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1/12 | 分類號: | E04H1/12;E04B1/343;E04G21/24;F24F7/007;F24F13/28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地 土壤 開挖 異味 屏蔽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地土壤清挖異味屏蔽系統,其屬于環境修復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達16.1%,在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的同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更加堪憂。面對土壤污染的嚴峻局面,國家立法速度明顯加快,環保部在新《環境保護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復的內容。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在土壤修復工作進行中,異位修復需要對土壤進行開挖,但是被污染的土壤在開挖時容易因污染物擴散到大氣中對大氣造成二次污染,散發異味,對周圍的空氣環境造成較大污染,使得土方清挖工作困難重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平地土壤清挖異味屏蔽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平地土壤清挖異味屏蔽系統,包括前后設有卷簾門的拱形棚支架和鋪設在平地的鋼板,在所述拱形棚支架外圍覆有棚膜、底部安裝有滾輪;所述棚膜上設有進風管和出風裝置,所述出風裝置包括內置在出風管內的活性炭罐和由泵驅動的風機,所述活性炭罐連接出風口和風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棚膜將開挖土壤區域密閉,防止異味散發至周邊環境中。前后卷簾門的設置,也方便裝載車和人員的出入;出風裝置是針對異味空氣做出的設計,在保證棚膜內空氣流通的同時,保證排放到外部環境的氣體污染物被去除,做到對挖掘周邊空氣質量無影響。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鋼板為片與片拼接而成。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鋼板采用若干片拼接成遷移的道路,可以有規劃地引導、移動拱形棚支架,也可以將后方的鋼板循環至前方鋪設,節約投資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拱形棚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出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在圖中,1、出風裝置;11、出風管;12、泵;13、風機;14、活性炭罐;15、出風口;2、棚膜;3、拱形棚支架;4、卷簾門;5、進風管;6、滾輪;7、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一種平地土壤開挖異味屏蔽系統,包括前后設有卷簾門4的拱形棚支架3和鋪設在平地的鋼板7,在所述拱形棚支架3外圍覆有棚膜2、底部安裝有滾輪6;所述棚膜2上設有進風管5和出風裝置1,所述出風裝置1包括內置在出風管11內的活性炭罐14和由泵12驅動的風機13,所述活性炭罐14連接出風口15和風機13。
本實用新型在建造時,開挖區域兩側鋪設若干片鋼板7為拼接成可移動道路。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裝載車可由一側卷簾門4進入棚膜2內、由另一側卷簾門4駛出。風機13在泵12的驅動下轉動,使得棚膜2內產生負壓、促進空氣流通,由進風管5吸入外部環境的空氣,由出風口15經由活性炭罐14凈化后排出出風管11而進入外部環境。在挖完該區域后,利用外力拉動拱形棚支架3前行,同時將后方的鋼板7移動至前方進行循環鋪設,直至下一個開挖區域即可。在移動拱形棚支架3前,可事先規劃好移動路線,以使得鋼板7循環鋪設得以順利進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建邦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蘇州建邦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7367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