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模式電磁超聲與漏磁檢測的傳感器以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68030.5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891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2 |
| 發明(設計)人: | 沈功田;鄭陽;張宗健;譚繼東;李素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特檢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7/83 | 分類號: | G01N27/83;G01N27/90;G01N29/04;G01N29/07;G01N29/34;G01B17/02;G01S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韓建偉,張永明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西苑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式 電磁 超聲 檢測 傳感器 以及 系統 | ||
1.一種多模式電磁超聲與漏磁檢測的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磁軛(203),用于磁化待測對象的材料,并在所述待測對象的內部產生磁場信號;
漏磁接收組件(205),位于所述U型磁軛(203)的中部位置,用于檢測所述待測對象的外部是否存在漏磁場信號;
第一電磁超聲線圈(207),位于所述U型磁軛(203)的N極下方,與所述U型磁軛(203)的N極下端結合使用,用于產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種或多種檢測波:超聲體波、超聲導波和表面波;
第二電磁超聲線圈(209),位于所述U型磁軛(203)的S極下方,與所述U型磁軛(203)的S極下端結合使用,用于產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種或多種檢測波:超聲體波、超聲導波和表面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磁超聲線圈(207)和所述第二電磁超聲線圈(209)的尺寸滿足如下公式:
a=λR且
其中,λR為表面波波長,a為相鄰線源距離,d為線圈最內側的線圈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磁接收組件(205)為磁敏元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元件為霍爾芯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還包括:漏磁接收組件安裝座和外殼,其中,所述漏磁接收組件安裝座用于安裝所述漏磁接收組件,所述漏磁接收組件安裝座與所述外殼之間設置有彈簧,使所述漏磁接收組件安裝座與所述外殼間產生一定的滑動。
6.一種多模式電磁超聲與漏磁檢測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傳感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
信號發生器,用于產生對所述第一電磁超聲線圈和所述第二電磁超聲線圈的激勵信號;
功率放大器,與所述信號發生器連接,用于對所述激勵信號進行放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
雙工器,與所述功率放大器連接,用于將所述放大后的激勵信號輸入所述第一電磁超聲線圈和/或所述第二電磁超聲線圈,并接收所述第一電磁超聲線圈和/或所述第二電磁超聲線圈檢測到的回波信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
多通道信號采集器,與所述雙工器連接,用于接收如下任意一種或多種信號:所述第一電磁超聲線圈檢測到的回波信號、所述第二電磁超聲線圈檢測到的回波信號、所述漏磁接收組件檢測到的漏磁場信號。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
上位機,與所述多通道信號采集器連接,用于接收所述多通道信號采集器上傳的信號,并對所述信號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所述待測對象是否存在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特檢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未經中特檢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6803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