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電水利工程消能區防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67384.8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297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林健勇;李準;鄧毅國;高永輝;王佳林;黃海峰;林易澍;張永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04 | 分類號: | E02B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12101 | 代理人: | 李鳳 |
| 地址: | 1000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電 水利工程 消能區 防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電水利工程中的消能區防護結構,尤其適用于消能區河谷較為狹窄的消能區防護。
背景技術
在水電水利工程中消能區防護中,由于消能建筑物出口處還有部分水流能量沒有完全消散,為防止消能區水流的回流掏刷,需對消能建筑物出口上、下游附近消能區兩岸一定長度范圍內的岸坡進行防護,防護的范圍及工程量往往較大,施工工期較長、岸坡施工也存在一定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型式簡單,能夠節省防護工程量,節省施工工期,“以攔代防”的水電水利工程消能區防護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電水利工程消能區防護結構,在河床中靠河岸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的縱向導墻;與縱向導墻封閉連接的橫河向擋墻;橫河向擋墻上沿高程方向設置有多層排水孔;封閉段內岸坡按無水或靜水區防護標準進行防護。
所述橫河向擋墻位于消能建筑物縱向導墻出口處。
所述橫河向擋墻頂高程高于工程洪水標準對應的下游最高洪水位。
所述消能區為河谷狹窄的消能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采用“以攔代防”防護的理念,由常規的被動防護變為主動防護,將消能區水流與近壩岸坡完全隔開,使得下泄水流不能回流沖刷近壩岸坡或下游壩踵,從而減少了近壩岸坡的防護工程量,也節省了施工工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消能區防護結構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河向擋墻剖面示意圖。
圖中:
1——縱向導墻;
2——橫河向擋墻;
3——排水孔;
4——封閉段內岸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水電水利工程消能區防護結構,在河床中靠河岸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的縱向導墻1;與縱向導墻封閉連接的橫河向擋墻2;橫河向擋墻2上沿高程方向設置有多層排水孔3;封閉段內岸坡4按無水或靜水區防護標準進行防護。
所述橫河向擋墻2位于消能建筑物縱向導墻1出口處。
所述橫河向擋墻2頂高程高于工程洪水標準對應的下游最高洪水位。
所述消能區為河谷狹窄的消能區。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攔代防”防護的理念,由被動防護變為主動防護,在消能建筑物縱向導墻出口處采用橫河向擋墻與岸坡封閉連接,將消能區水流與近壩岸坡完全隔開,使得下泄水流不能回流沖刷近壩岸坡或下游壩踵,從而減少了近壩岸坡的防護工程量,簡化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難度,也節省了施工工期。此種消能區防護結構,對消能區河谷較為狹窄的消能區防護,節省工程量尤為顯著。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某大型水電站工程,大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06m,壩頂軸線長232m。大壩校核洪水標準對應下游最高水位為1428.00m,正常運行時下游最高水位為電站機組滿發下游水位1410.30m。采用壩身泄洪的布置方式,泄洪建筑物由5個溢流表孔、1個泄洪底孔組成。溢流表孔布置于河床中部略偏右岸,采用寬尾墩加戽式消力池消能方式;泄洪底孔布置于左岸,采用挑流消能方式。
泄洪消能建筑物溢流前緣布置寬度約100m,由于下游消能區河谷狹窄,泄洪消能建筑物基本覆蓋了下游河道寬度的80%。相關試驗研究表明,各運行工況時消力池出口處附近一定范圍內下游河道水流最大流速為8~10m/s,需對該范圍的消能區岸坡進行防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673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