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于攜帶多功能電子秤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61936.4 | 申請日: | 2017-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995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金越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G19/44 | 分類號: | G01G19/44;G01G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領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輝輪 |
| 地址: | 2111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于 攜帶 多功能 電子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于攜帶多功能電子秤,屬于電子秤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以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當人們承受壓力較大、身體不適或飲食出現問題時,人們的體重通常會相應地產生變化,因此體重變化可以間接地反映一個人的飲食狀況或健康狀況,通過觀測一段時間內人們的體重變化情況,可以間接了解人們在該段時間內的飲食狀況或健康狀況,從而根據具體情形進行相應調整,例如,當人們發現自身體重在逐漸下降時,可在后續時間內注意并改善飲食狀況,以防止體重繼續下降并使其逐漸恢復至自身正常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監測人們的體重變化狀況,需要定時測量并記錄人們的體重,但是現在的電子秤通常體積較大,不方便攜帶,因而人們出差或外出旅行時也就無法繼續定時測量自身體重,從而無法連續測量并記錄自身體重,進而使人們難以繼續了解自身體重的變化狀況,而且電子秤得功能單一,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便于攜帶多功能電子秤,通過設置腳踏槽使人在電子秤上站的更穩,提升了安全性能,通過設置熱紅外人體感應器,當人靠近電子秤時,腳踏槽周圍的迷彩燈變亮,提醒稱重人員腳踏槽的位置,同時起到提高了整體美觀的效果,通過在蓋門上設置腳部測量槽,能夠對人的腳的長度進行測量,功能性強,通過設置水平儀,能夠判斷電子秤擺放是否平整,通過掛鉤與鉤環的嵌套連接,能夠將防塵蓋進行固定,通過把手方便攜帶,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便于攜帶多功能電子秤,包括電子秤本體,所述電子秤本體頂部對稱設有兩個腳踏槽,每個所述腳踏槽四周均勻分布有迷彩燈,兩個所述腳踏槽之間設有顯示器,所述顯示器一側設有水平儀,所述電子秤本體內腔設有壓力傳感器與CPU數據處理器,所述電子秤本體底部設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一側通過鉸鏈連接有蓋門,所述蓋門上設有腳部測量槽,所述腳部測量槽一側設有刻度線,所述蓋門一側設有彈簧基座,所述彈簧基座一側連接掛鉤,所述安裝座一側與掛鉤對應位置處設有鉤環,所述安裝座另一側設有熱紅外人體感應器,所述熱紅外人體感應器一側設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側設有充電電池。
進一步而言,所述充電電池依次與壓力傳感器、CPU數據處理器、顯示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而言,所述充電電池依次與控制器、熱紅外人體感應器、迷彩燈電性連接。
進一步而言,所述掛鉤與鉤環嵌套連接,所述刻度線的單位為毫米。
進一步而言,所述安裝座一側與蓋門一側對稱設有把手,且把手外壁上設有防滑紋理。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通過設置腳踏槽使人在電子秤上站的更穩,提升了安全性能,通過設置熱紅外人體感應器,當人靠近電子秤時,腳踏槽周圍的迷彩燈變亮,提醒稱重人員腳踏槽的位置,同時起到提高了整體美觀的效果,通過在蓋門上設置腳部測量槽,能夠對人的腳的長度進行測量,功能性強,通過設置水平儀,能夠判斷電子秤擺放是否平整,通過掛鉤與鉤環的嵌套連接,能夠將防塵蓋進行固定,通過把手方便攜帶,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便于攜帶多功能電子秤結構圖。
圖中標號:1、電子秤本體;2、腳踏槽;3、迷彩燈;4、顯示器;5、水平儀;6、安裝座;7、蓋門;8、腳部測量槽;9、刻度線;10、彈簧基座;11、掛鉤;12、鉤環;13、熱紅外人體感應器;14、控制器;15、充電電池;16、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619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