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醫學麻醉科用麻醉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59435.2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528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東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東偉 |
| 主分類號: | A61M16/01 | 分類號: | A61M16/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4002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醫學 麻醉科 麻醉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用具,具體是一種醫學麻醉科用麻醉支架。
背景技術
在進行一些手術時,為了減輕或者消除在手術過程中病人所承擔的疼痛,需要使用麻醉機對病人進行麻醉,以便手術的順利進行,由于現有的麻醉機螺紋管較長及橡膠螺紋管較重,很容易在全麻醉的過程中將氣管導管帶出或者向一側壓迫、打折,給麻醉工作帶來一定的不便。
現有的一些麻醉支架,基本上都是采用單點支撐方式對麻醉機螺紋管或者橡膠螺紋管進行支撐,這種方式支撐在調整支架高度和角度時,不僅容易造成螺紋管在支架上滑動并且對螺紋管在水平方向的長度調節能力有限,一旦螺紋管發生滑動,就需要重新布置螺紋管,繼而給麻醉工作帶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學麻醉科用麻醉支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醫學麻醉科用麻醉支架,包括U型卡板,所述U型卡板的下側內部固定連接有若干空心柱,空心柱內設置有活動桿,相鄰的空心柱的側壁下部通過連接管相接通,所述U型卡板內的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內部設置有支撐柱,支撐柱的上部左右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弧形套筒和第二套筒,弧形套筒的內部設置有弧形桿,弧形桿的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的左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一彈性弧形卡槽,所述第二套筒的內部設置有導柱,導柱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的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二彈性弧形卡槽,所述第一套筒的右側設置有彈性氣囊,彈性氣囊的出氣端開設有外螺紋,彈性氣囊的下部設置有五通管,五通管的上分支管開設有內螺紋,所述彈性氣囊的出氣端與五通管的上分支管通過螺紋相旋合連接,所述五通管的其余四個分支管分別通過軟管與空心柱的側壁下部、第一套筒的側壁下部、弧形套筒的側壁右側和第二套筒的側壁左側相固定接通,五通管的其余四個分支管上分別安裝有調節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動桿的上部固定粘接有防滑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墊的材質為PU。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的上部、弧形套筒的下部和第二套筒的右側均固定粘接有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材質為丁腈橡膠。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彈性氣囊的進氣端和出氣端分別安裝有單向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調節閥為針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的側壁固定連接有固定環,彈性氣囊的側壁固定連接有L型把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通過擠壓彈性氣囊,并打開對應的針閥,即可完成U型卡板對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第一彈性弧面卡槽和第二彈性弧面卡槽的高度調節,也能夠進行第一彈性弧面卡槽的傾斜位置調節和第二彈性弧面卡槽的水平位置的調節,使麻醉氣管更夠較好的彎曲固定,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醫學麻醉科用麻醉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醫學麻醉科用麻醉支架中A-A的示意圖。
圖中:1-U型卡板、2-空心柱、3-活動桿、4-防滑墊、5-連接管、6-第一套筒、7-支撐柱、8-密封圈、9-弧形套筒、10-弧形桿、11-第一連接塊、12-第一彈性弧形卡槽、13-第二套筒、14-導柱、15-第二連接塊、16-第二彈性弧形卡槽、17-彈性氣囊、18-單向閥、19-五通管、20-針閥、21-軟管、22-L型把手、23-固定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東偉,未經王東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5943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