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濾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59171.0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444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軍山;孫茂軍;張學琪;陳華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傳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61/18 | 分類號: | B01D61/18;B01D61/16;B01D61/20;B01D6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2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濾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濾裝置。
背景技術
超濾裝置是一種先進的膜分離技術,料液中含有的溶劑及各種小的溶質從高壓料液側透過濾膜到達低壓側,從而得到透過液或稱為超濾液;其超濾膜微孔可達0.01微米以下,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粒、膠體、細菌、熱源和有機物力作用下,而尺寸比膜孔徑大的溶質分子被膜截留成濃縮液。超濾裝置依靠超濾膜進行分離,對料液的處理量小,提高超濾裝置的過濾效率成為了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超濾裝置,通過在超濾管中設置濾芯,超濾管與真空泵連通,超濾光內設置濾芯,濾芯的中部折疊成曲折結構,提升了本實用新型的過濾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超濾裝置,包括原液箱、增壓泵、精濾組件、超濾組件、真空泵、濃縮液箱和濾液箱,所述增壓泵設置在精濾組件和原液箱之間,所述超濾組件連接在精濾組件右端,所述濃縮液箱設置在超濾組件下端,所述濾液箱設置在超濾組件右端,所述真空泵設置在超濾組件左端;所述超濾組件包括超濾管,超濾管并聯連接,增壓泵為料液增加動能,使得料能依次經過精濾組件和超濾組件。
進一步地,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超濾管包括密封管和設置在密封管中的濾芯,所述密封管的上端設有入水口,密封管的下端設有出水口,密封管的左側設有出氣口,所述濾芯的上端與入水口連接,濾芯的下端與濃縮液出口連接,所述出氣口與真空泵連通;真空泵使得密封管中的壓強減小,增大了濾芯內外的壓力差,有利于提高濾芯的過濾效率。
進一步地,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濾芯的中部為曲折結構,料液在流經濾芯的拐點時,對拐點處的濾芯有個沖擊力,有利于增強濾芯的過濾效率。
進一步地,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濾芯包括中空超濾纖維,所述中空超濾纖維并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濾芯采用曲折結構,充分利用濾芯中料液的動能,利用料液沖擊拐點增大濾芯內部的壓力,增強過濾效率;增壓泵增大料液在濾芯中的壓強,真空泵減小濾芯外的壓強,擴大了濾芯內外的壓力差,增大了過濾的驅動力,有效地提升了本實用新型的過濾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超濾管8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濾芯10結構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原液箱1,增壓泵2,精濾組件3,超濾組件4,真空泵5,濃縮液箱6,濾液箱7,超濾管8,密封管9,濾芯10,入水口11,出水口12,出氣口13,濃縮液出口14,中空超濾纖維15。
具體實施例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超濾裝置,包括原液箱1、增壓泵2、精濾組件3、超濾組件4、真空泵5、濃縮液箱6和濾液箱7,所述增壓泵2設置在精濾組件3和原液箱1之間,所述超濾組件4連接在精濾組件3的右端,所述濃縮液箱6設置在超濾組件4的下端,所述濾液箱7設置在超濾組件4的右端,所述真空泵5設置在超濾組件4的左端;所述超濾組件4包括超濾管8,超濾管8并聯連接。
所述超濾管8包括密封管9和設置在密封管9中的濾芯10,所述密封管9的上端設有入水口11,密封管9的下端設有出水口12,密封管的9左側設有出氣口13,密封管9的底部設有濃縮液出口14,所述濾芯10的上端與入水口11連接,濾芯10的下端與濃縮液出口14連接,所述出氣口13與真空泵5連通。
所述濾芯10的中部為曲折結構。
所述濾芯10包括中空超濾纖維15,所述中空超濾纖維15并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料液從原液箱1中經增壓泵2增壓流向精濾組件3,精濾組件3對料也進行第一次過濾,排除大顆粒雜質,濾液經精濾組件3過濾后流向超濾組件4,濾液進入濾芯10中,濾芯10外部壓強在真空泵5的作用下小于大氣壓強,濾芯10內部壓強被增壓泵2提升,濾芯內外壓差大,過濾效率高,透出濾芯10的過濾液從出水口12中流出。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傳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傳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591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