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耳內鏡下帶皮膚保護套的耳用電鉆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57382.0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122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董波;黃益燈;夏思文;康宗輝;李小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八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三醫院一一八臨床部 |
| 主分類號: | A61F11/00 | 分類號: | A61F11/00 |
| 代理公司: | 溫州新甌專利事務所33210 | 代理人: | 陳旭宇 |
| 地址: | 313000***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耳內鏡下帶 皮膚 護套 用電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耳內鏡下帶皮膚保護套的耳用電鉆。
背景技術
耳內鏡下中耳手術是近年來迅速興起的一門技術,和顯微鏡下中耳手術相比,耳內鏡下視野清晰,無切口或切口極小,不同角度的耳內鏡對中耳觀察及手術病變的清除無死角,深受術者青睞。然而,由于外耳道極為狹小,手術操作時術者只能一手把持內鏡進行術野的照明,一手把持手術器械進行操作。中耳術中部分患者需去除外耳道后壁及上壁骨質,術者只能一手持鏡下用刮匙刮除骨質,由于中國人骨質普遍較硬,若骨質不能去除,就只能改用常規顯微鏡下耳內、耳后切口進行。耳內鏡下中耳手術不能使用電鉆磨除骨質的原因主要是:單手操作下一般電鉆極易損傷或損壞外耳道后壁的皮膚、血液和沖洗的水無法及時吸出影響手術視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普通電鉆極易損傷或損壞外耳道后壁的皮膚、血液和沖洗的水無法及時吸出影響手術視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耳內鏡下帶皮膚保護套的耳用電鉆,該耳內鏡下帶皮膚保護套的耳用電鉆的結構簡單緊湊、操作使用方便、不易損傷或損壞外耳道后壁的皮膚、血液和沖洗的水可及時吸出。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相連的空心鉆頭和空心主軸,空心鉆頭的端部設有第一吸液口,空心主軸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吸液口,相連的空心鉆頭和空心主軸活動插接于套管內,套管上和空心鉆頭、第二吸液口相對的部位上設有斜向切口,斜向切口中暴露空心鉆頭和第二吸液口,與斜向切口軸向相對的套管的留存部形成為皮膚保護套。
在套管的外側壁上固定沖洗管。
沖洗管固定在套管上留存形成為皮膚保護套的一側,沖洗管的后端為接口部,接口部與套管之間具有分離角。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具體設計,由于保護套的隔離作用,空心鉆頭不易損傷或損壞外耳道后壁的皮膚,血液和沖洗的水可及時通過第一吸液口和第二吸液口吸出不會影響手術視野,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操作使用方便、可靠性強的優點。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相連的空心鉆頭1和空心主軸2,空心鉆頭1的端部設有第一吸液口3,空心主軸2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吸液口4,相連的空心鉆頭1和空心主軸2活動插接于套管5內,套管5上和空心鉆頭1、第二吸液口4相對的部位上設有斜向切口6,斜向切口6中暴露空心鉆頭1和第二吸液口4,與斜向切口6軸向相對的套管5的留存部形成為皮膚保護套7。在套管5的外側壁上固定沖洗管8。沖洗管8固定在套管5上留存形成為皮膚保護套7的一側,沖洗管8的后端為接口部9,接口部9與套管5之間具有分離角10。空心鉆頭1工作時面對骨質磨削,皮膚保護套7把皮膚和骨質隔開,防止空心鉆頭1損傷皮膚。皮膚保護套7的一側設置沖洗管8。第一吸液口3和第二吸液口4同時設置,能保證術中吸引時不會阻塞。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耳內鏡下帶皮膚保護套的耳用電鉆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外型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耳內鏡下帶皮膚保護套的耳用電鉆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八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三醫院一一八臨床部,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八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三醫院一一八臨床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573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