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風種全自動風能發電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53747.2 | 申請日: | 2017-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036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彪;宋德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俊彪;宋德林 |
| 主分類號: | F03D7/00 | 分類號: | F03D7/00;F03D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30 | 代理人: | 張亞軍,陳憲忠 |
| 地址: | 150300 黑龍江省哈爾***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風種 全自動 風能 發電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風種全自動風能發電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社會上運用風能發電越來越普及。由于風能是清潔能源,所以受到全社會的極力推崇,而傳統的風力發電,基本都是采用高空設置有風葉旋轉進行發電,主要采用地上的風能。但是在風力來源匱乏的地區很難推廣這種發電方式。而在東北地區地上溫度比較低,地下溫度比較高??梢孕纬煽諝馍舷路较蛏系膶α?,所以亟需一種多風種全自動風能發電控制系統,來解決通過利用地上風能、地下與地上溫度差產生的對流風能,進行發電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風種全自動風能發電控制系統,來解決通過利用地上風能、地下與地表溫度差產生的對流風能進行發電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多風種全自動風能發電控制系統,包括發電塔(1)、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上層地下室(21)、下層地下室(22),形成上下設置的雙層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內設置有風道與外界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塔(1)底部固定在所述下層地下室(22)的地面上,塔身向上貫穿上層地下室(21)并穿出地面形成筒形高塔,所述發電塔(1)內部上方設置有發電風機(3);
位于所述下層地下室(22)內底部的所述發電塔(1)側壁上周圈設置有多個底層進風口(4),位于所述上層地下室(21)內頂部位置的所述發電塔(1)側壁上周圈設置有多個頂層進風口(5),每個所述頂層進風口(5)連通豎直設置在所述發電塔內L型管道(6)的下端口,所述L型管道(6)的上端口向上伸至所述發電風機(3)的底部,位于地面上的所述發電塔(1)底部側壁上周圈設置有多個進風孔(7)。
所述發電風機(3)依次連接外部的變壓器(10)、電動機(11)、變速器(12)、大型發電機(13)。
所述發電風機(3)為三組上下分布排列,所述發電塔(1)內的所述發電風機(3)上方設置有引風機(14)。
所述發電塔(1)頂部設置有風擺(15)。
所述頂層進風口(5)、底層進風口(4)分別為6個矩形的進風口,所述進風孔(7)為4個圓形進風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1.除了采用地上風能外,還采用地上、地下的溫度差產生的對流攪動風機發電。同時采用引風機根據產電量進行補償,引風機在設備啟動時可提供發電風機的起始動能。形成三種風源的配合工作,輸出穩定的電能。
2.電能通過變壓器形成高壓后傳輸到電動機上,通過變速器提高轉速,然后帶動大型發電機進行發電。
3.風擺隨風旋轉,阻礙發電塔外部的風由塔頂灌入塔的內部影響發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以下實施例僅是為清楚的實用新型本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下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由圖1-2所示:一種多風種全自動風能發電控制系統,包括發電塔1、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上層地下室21、下層地下室22,形成上下設置的雙層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內設置有風道與外界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塔1底部固定在所述下層地下室22的地面上,塔身向上貫穿上層地下室21并穿出地面形成筒形高塔,所述發電塔1內部上方設置有發電風機3;
位于所述下層地下室22內底部的所述發電塔1側壁上周圈設置有多個底層進風口4,位于所述上層地下室21內頂部位置的所述發電塔1側壁上周圈設置有多個頂層進風口5,每個所述頂層進風口5連通豎直設置在所述發電塔內L型管道6的下端口,所述L型管道6的上端口向上伸至所述發電風機3的底部,位于地面上的所述發電塔1底部側壁上周圈設置有多個進風孔7。
所述發電風機3依次連接外部的變壓器10、電動機11、變速器12、大型發電機13。
所述發電風機3為三組上下分布排列,所述發電塔1內的所述發電風機3上方設置有引風機14。
所述發電塔1頂部設置有風擺15。
所述頂層進風口5、底層進風口4分別為6個矩形的進風口,所述進風孔7為4個圓形進風孔。
基本原理和工作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俊彪;宋德林,未經王俊彪;宋德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537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的摩托車點火器
- 下一篇:綠色節能引風發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