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53610.7 | 申請日: | 2017-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195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孚精密金屬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22 | 分類號: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鑄 模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道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圖1為現有技術的一種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如圖所所示,該流道結構包括設于型腔100一側的進料流道101及設于所述型腔100另一側的渣包口102以及與所述渣包口102連接的排氣片103。其中,該進料流道101為尺寸基本單一(例如截面為底寬15mm頂寬10mm厚度10mm)的梯形。
然而,采用上述流道結構,由于進料流道101為粗細單一的結構,為了與壓鑄壓力配合,其進料流道101、渣包口102(尺寸例如為41mm×38mm×10mm)、排氣片103(尺寸例如為71mm×80mm)整體空間都比較大,成型后產生的余料較多,因此得料率低,原材料浪費。
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解決現有流道結構得料率低,原材料浪費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該結構包括:
進料流道,其為粗細漸變式流道,所述進料流道由進料口向產品的型腔處逐漸變小;
渣包口,設于所述產品的型腔遠離所述進料流道的一側;
排氣片,與所述渣包口連接。
可選的,所述進料流道為均勻變化的粗細漸變式流道。
可選的,所述渣包口包括本體與連接部,所述本體靠近所述產品的型腔一側,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排氣片。
可選的,所述排氣片的投影基本呈長方形,壓鑄料流動的方向為長度方向。
相較于現有技術,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由于所述進料流道為粗細漸變式流道,由進料口向產品的型腔處逐漸變小,并非采用單一粗細流道,配合相應的進料壓力,可以順利成型產品并減小流道空間,以達到提高得料率而減少原材料浪費的目的。同時,由于所述渣包口相應設置為本體與連接部結合,而非一體設計,亦可增加得料率;采用排氣片的投影基本呈長方形,亦可減少原材料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一種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
圖2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成型的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繪示為圖2中的進料流道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繪示為圖2中的渣包口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繪示為圖2中的排氣片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結合參閱圖2、圖3,圖2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示意圖、圖3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成型的鑄件結構示意圖。
該結構成型的鑄件請結合圖3,該鑄件包括流道余料301、產品302、本體余料303、連接部余料304及排氣余料305。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該結構包括:
進料流道201,其為粗細漸變式流道,所述進料流道201由進料口向產品302的型腔202處逐漸變小;
渣包口,設于所述產品302的型腔202遠離所述進料流道201的一側;
排氣片205,與所述渣包口連接。
請再結合參閱圖4,圖4繪示為圖2中的進料流道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所述進料流道201為均勻變化的粗細漸變式流道(尺寸例如為最寬處18mm×16mm×12mm,最窄處10mm×8mm×8mm)。
相較于現有技術,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的流道結構,由于所述進料流道201為粗細漸變式流道,由進料口向產品302的型腔202處逐漸變小,并非采用單一粗細流道,配合相應的進料壓力,可以順利成型產品302并減小流道空間,以達到提高得料率而減少原材料浪費的目的。
請再結合參閱圖5,圖5繪示為圖2中的渣包口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所述渣包口還可以包括本體203(尺寸例如為37mm×19mm×10mm)與連接部204,所述本體203靠近所述產品302的型腔202一側,所述連接部204連接所述排氣片205。
請再結合參閱圖6,圖6繪示為圖2中的排氣片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所述排氣片205(尺寸例如為37mm×19mm×70mm)的投影基本呈長方形,壓鑄料流動的方向為長度方向,寬度方向較窄,減少廢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孚精密金屬科技(常熟)有限公司,未經華孚精密金屬科技(常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5361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等離子體誘變育種裝置
- 下一篇:一種金屬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