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納米金溶液微流控制備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41743.2 | 申請日: | 2017-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054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雪葉;張真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9/24 | 分類號: | B22F9/24;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偉 |
| 地址: | 121001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溶液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納米金溶液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納米金溶液微流控制備裝置。
背景技術
納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顆粒,其直徑在1~100nm,具有高電子密度、介電特性和催化作用,能與多種生物大分子結合,且不影響其生物活性。由氯金酸通過還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備各種不同粒徑的納米金,其顏色依直徑大小而呈紅色至紫色,傳統的對于納米金的制備大多數都是通過反應釜進行制備,這種制備方式制備的納米金的顆粒大小不均勻,而且制備工藝復雜,需要多次進行反應才能制備出來,造成制備時間較長,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納米金溶液微流控制備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納米金溶液微流控制備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傳統的對于納米金的制備大多數都是通過反應釜進行制備,這種制備方式制備的納米金的顆粒大小不均勻,而且制備工藝復雜,需要多次進行反應才能制備出來,造成制備時間較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納米金溶液微流控制備裝置,包括塔罐,所述塔罐的頂部設置有密封端蓋,所述密封端蓋底部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壓力罐,且壓力罐的底部設置在塔罐的內腔,左側所述壓力罐的頂部左端和右側壓力罐的右端均設置有進料管,左側所述壓力罐的頂部右端和右側所述壓力罐的頂部左端均設置有增壓管,兩組所述增壓管之間連接有增壓泵,所述壓力罐的底部連接有注液管,兩組所述注液管的底部連接有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內腔的左右側壁均均勻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內腔橫向設置有螺旋微控混合器,所述螺旋微控混合器的頂部與注液管的底部連接,所述螺旋微控混合器的底部連接有分液器,所述分液器設置在微流控芯片內腔的底部,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外壁均勻設置有電熱絲,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外壁卡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橫向設置在塔罐的內腔,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底部通過管道均勻連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頂部連接在分液器的底部,所述出料管的底部連接有接收罐,所述接收罐的底部連接在塔罐的內腔底部,所述塔罐的左側壁設置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增壓泵、溫度傳感器、和電熱絲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進料管的外壁設置有流量閥。
優選的,所述螺旋微控混合器為直徑四十納米的螺旋微管。
優選的,所述分液器為三相分液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溫度傳感器和電熱絲的相互配合,使螺旋微控混合器進行混合反應時的溫度能夠保持穩定,增加制備出的納米金的微粒大小均勻性,而且不需要多次進行混合反應,簡化制備工藝,縮短制備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結構示意圖。
圖中:1塔罐、2密封端蓋、3壓力罐、4進料管、5增壓管、6增壓泵、7注液管、8微流控芯片、81溫度傳感器、82螺旋微控混合器、83分液器、9電熱絲、10安裝板、11出料管、12接收罐、13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工業大學,未經遼寧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417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粉末成型車殼鑄造模具
- 下一篇:一種轉子精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