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35856.1 | 申請日: | 2017-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221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世偉;林景裕;鄭炳龍;容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1/20 | 分類號: | H01P1/20;H01P1/2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李君 |
| 地址: |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微帶 饋電 共用 一個 諧振腔 三工器 | ||
1.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模諧振腔、第一單模諧振腔、第二單模諧振腔、第三單模諧振腔、第一介質板、第二介質板、第三介質板和第四介質板;
所述三模諧振腔的底部、頂部、右部和左部分別開有縫隙;所述三模諧振腔的頂部、右部和左部分別通過縫隙與第一單模諧振腔、第二單模諧振腔和第三單模諧振腔耦合,三模諧振腔的底部通過縫隙與第一介質板耦合;
所述第一單模諧振腔的頂部、第二單模諧振腔的右部和第三單模諧振腔的左部分別開有縫隙;第一單模諧振腔的頂部通過縫隙與第二介質板耦合,第二單模諧振腔的右部通過縫隙與第三介質板耦合,第三單模諧振腔的左部通過縫隙與第四介質板耦合;
所述第一介質板、第二介質板、第三介質板和第四介質板的外表面均設有微帶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模諧振腔底部的縫隙為第一縫隙,頂部的縫隙為第二縫隙,右部的縫隙為第三縫隙,左部的縫隙為第四縫隙;
所述第一縫隙從三模諧振腔的底面上看,為傾斜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二縫隙從三模諧振腔的頂面上看,為兩條長邊左右設置、兩條短邊上下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三縫隙從三模諧振腔的右側面上看,為兩條長邊左右設置、兩條短邊上下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四縫隙從三模諧振腔的左側面上看,為兩條長邊上下設置、兩條短邊左右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一縫隙在三模諧振腔頂面上的投影與第二縫隙相交,所述第三縫隙在三模諧振腔左側面上的投影與第四縫隙相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模諧振腔頂部的縫隙為第五縫隙,所述第二單模諧振腔右部的縫隙為第六縫隙,所述第三單模諧振腔左部的縫隙為第七縫隙;
所述第五縫隙從第一單模諧振腔的頂面上看,為兩條長邊左右設置、兩條短邊上下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六縫隙從第二單模諧振腔的右側面上看,為兩條長邊左右設置、兩條短邊上下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七縫隙從第三單模諧振腔的左側面上看,為兩條長邊上下設置、兩條短邊左右設置的矩形結構;所述第六縫隙在第三單模諧振腔左側面上的投影與第七縫隙相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質板外表面的微帶線為第一微帶線,所述第二介質板外表面的微帶線為第二微帶線,所述第三介質板外表面的微帶線為第三微帶線,所述第四介質板外表面的微帶線為第四微帶線;
所述第一微帶線、第二微帶線、第三微帶線和第四微帶線均為矩形結構,且第一微帶線、第二微帶線、第三微帶線和第四微帶線的一端均作為端口;所述第一微帶線與第二微帶線相平行,所述第二微帶線在第一單模諧振腔頂面上的投影與第五縫隙相垂直,且第一微帶線的長度小于第二微帶線的長度,第一微帶線的寬度與第二微帶線的寬度相同;所述第三微帶線在第二單模諧振腔右側面上的投影與第六縫隙相垂直,所述第四微帶線在第三單模諧振腔左側面上的投影與第七縫隙相垂直,且第三微帶線與第四微帶線的長度、寬度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帶線的端口位于第一介質板的右邊緣處,所述第二微帶線的端口位于第二介質板的右邊緣處,所述第三微帶線的端口位于第三介質板的右邊緣處,所述第四微帶線的端口位于第四介質板的上邊緣處。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模諧振腔、第一單模諧振腔、第二單模諧振腔和第三單模諧振腔均為矩形腔結構,其中第一單模諧振腔、第二單模諧振腔和第三單模諧振腔的內部尺寸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模諧振腔、第一單模諧振腔、第二單模諧振腔和第三單模諧振腔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模諧振腔、第一單模諧振腔、第二單模諧振腔和第三單模諧振腔的內部填充有空氣。
9.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質板、第二介質板、第三介質板和第四介質板外表面的微帶線均采用銅片。
10.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基于微帶饋電的共用一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質板、第二介質板、第三介質板和第四介質板均采用PCB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3585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波導饋電的共用兩個三模諧振腔的三工器
- 下一篇:一種監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