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29937.0 | 申請日: | 2017-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775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昌鵬;賴春桃;周福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8/0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鄧義華,陳衛 |
| 地址: | 5166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光板 背光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背光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了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
背景技術
薄型背光源為充分利用光源,將靠近光源的一端做楔形處理。隨著導光板薄型化的發展,目前導光板最薄可做到0.19mm,但光源處受限于LED厚度,因高亮與超薄的雙重要求,目前量產最薄LED為0.4mm。因此光源端厚度的薄型化成為背光源薄型化的關鍵。
如圖1所示,傳統的導光板3’靠近光源的一端做整體楔形,則背光源的光源前厚度疊加為最厚部位,其厚度包含:鐵架1’,反射片2’,導光板3’,雙面粘4’,FPC5’及遮光膠6’,這限制了背光源的進一步薄型化。現有超薄導光板及其背光源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源,以降低背光源的整體厚度,同時不損失超薄產品背光源的亮度;減少了光源發光面與導光板空間上的高度差,可解決因光源高出導光板導致的爆燈問題,進一步提高背光源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導光板,其包括導光主體及位于所述導光主體入光側且間隔排布的若干楔形部,每一楔形部對應發光組件上的每一光源。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導光主體在相鄰所述楔形部之間向外延伸形成凸臺,相鄰凸臺之間形成一凹槽,便于容納限位光源。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楔形部厚度大于雙面膠厚度,則在相鄰所述楔形部之間增設墊高臺,使得雙面膠頂面與所述楔形部頂面處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雙面膠用于將發光組件粘貼在所述導光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導光主體、楔形部和墊高臺一體注塑成型。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楔形部厚度小于雙面膠厚度,則在相鄰所述楔形部之間進行避空處理,使得雙面膠頂面與所述楔形部頂面處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雙面膠用于將發光組件粘貼在所述導光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導光主體和楔形部一體注塑成型。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雙面膠一側間隔設置有若干凸條,相鄰所述凸條之間形成開口,以避讓所述楔形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一種改進,所述凸條為蘑菇狀凸條。
一種背光源,其至少包括如上述的導光板。
進一步地,還包括:
框架和發光組件,所述導光板設置在所述框架內,所述發光組件朝向所述導光板入光側設置在所述框架的一側;
或,
框架、發光組件、反射片和光學膜,所述導光板設置在所述框架內,所述發光組件朝向所述導光板入光側設置在所述框架的一側,所述反射片和光學膜分別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側和相對出光側的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導光板僅在光源發光面前做楔形部,光源間不做楔形處理,楔形部的高度與雙面粘的厚度相對應對應,對比傳統結構,光源處減薄厚度等于一張雙面粘的厚度,即減薄約0.05mm,進一步減薄背光源的整體厚度,同時不損失超薄產品背光源的亮度;而且,減少了光源發光面與導光板空間上的高度差,可解決因光源高出導光板導致的爆燈問題,進一步提高背光源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處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光板的另一結構中A-A處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導光板的又一機構中A-A處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背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雙面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2、3所示,一種導光板1,其包括導光主體11及若干楔形部12,其位于所述導光主體11入光側且間隔排布;每一楔形部12對應發光組件2上的每一光源21,即光源21之間對應的所述導軌主體不設置楔形部12。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主體11和楔形部12一體注塑成型。所述導光主體11在相鄰所述楔形部12之間向外延伸形成凸臺13,相鄰凸臺13之間形成一凹槽,便于容納限位光源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未經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299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影燈
- 下一篇:診斷永磁電機氣隙偏心故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