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壁掛式取暖器及壁畫取暖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26033.2 | 申請日: | 2017-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692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向聯合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3/02 | 分類號: | F24D13/02;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壁掛式 取暖器 壁畫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暖器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壁掛式取暖器及壁畫取暖器。
背景技術
如今,在寒冷的冬日,很多人都采用電熱取暖器來提升屋內的溫度,以提高身體的舒適度。
然而,目前的電熱取暖器都是正面發熱,將熱量直接輻射出來;這種單面發熱的取暖器通常為達到取暖效果,表面的溫度都過高,存在燙傷的危險,并且很難達到主供暖的效果。而且,現有的電熱取暖器不夠美觀,且作用單一。
綜上,如何克服現有技術中電熱取暖器的上述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壁掛式取暖器及壁畫取暖器,以緩解現有技術中取暖器表面溫度過高,容易燙傷使用者,以及作用單一不夠美觀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壁掛式取暖器包括:發熱面板、發熱板和背板。
其中,所述背板為凹槽狀結構;所述背板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上均設置有散熱孔;所述發熱面板與所述背板的槽壁上沿固定連接,所述發熱板固定設置在所述背板的凹槽內;所述背板的槽底與所述發熱板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發熱板與所述發熱面板之間也存在間隙;所述發熱板和所述發熱面板均與電源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凹槽內設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與用戶終端連接;所述控制盒還電連接有溫度傳感器。
所述背板的左槽壁或右槽壁上設置有顯示器;所述顯示器與所述控制盒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背板為矩形凹槽狀結構;所述發熱板、所述發熱面板均與所述背板的槽底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發熱面板的外圍設置有矩形框架,所述發熱面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內;所述矩形框架與所述背板的槽壁上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與所述背板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發熱板與所述背板的槽底之間設置有多個鈑金件;多個所述鈑金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背板的槽底和所述發熱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發熱面板的背面貼合設置有多根壓條;多根所述壓條均與所述發熱面板固定連接;多根所述壓條的兩端還均與所述矩形框架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發熱板與所述鈑金件之間采用螺釘固定連接;所述背板的槽底與所述鈑金件之間焊接固定。
所述壓條與所述矩形框架之間通過螺釘連接;所述壓條與所述發熱面板之間通過耐高溫結構膠粘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背板上固定設置有掛板;所述掛板用于將所述壁掛式取暖器掛在墻壁上。
相應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壁畫取暖器,包括上述壁掛式取暖器,還包括壁畫;
其中,所述壁畫固定設置在所述壁掛式取暖器中發熱面板的外表面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壁掛式取暖器及壁畫取暖器,分析其主要結構可知:壁掛式取暖器主要由發熱面板、發熱板和凹槽狀的背板組成;壁畫取暖器主要由上述壁掛式取暖器以及固定在發熱面板表面的壁畫組成。
分析上述結構的具體連接方式和位置關系可知:發熱面板鋪設在背板的槽壁上沿,并與背板固定連接,形成空腔結構;發熱板固定在上述空腔內;發熱板與背板凹槽的槽底具有間隙,且發熱板與發熱面板之間也存在間隙;發熱板和發熱面板還均與電源電連接;壁畫與發熱面板貼合固定。
很顯然,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壁掛式取暖器中,背板設置為凹槽結構,可以將發熱板放置在其凹槽內,配合開設在背板上槽壁和下槽壁上的散熱孔,使得發熱板的熱量能夠通過散熱孔散發到室內;其中,因背板上的散熱孔開設在上槽壁和下槽壁上,使得在背板的凹槽內形成自然空氣對流,加速背板內的空氣流動;進而,使得發熱板所散發的熱量由對流空氣帶動迅速擴散到室內,為房間供暖。因在背板的槽沿上固定有發熱面板,使得發熱板被置于由發熱面板和凹槽狀背板形成的空腔內,即沒有裸露在外面,使用者不會接觸到發熱板;故為了使房間內的溫度達到令人舒適的程度,發揮發熱板的主供暖作用,可將發熱板的溫度調的高一些,以達到供暖目的。此外,為了保證發熱板散發的熱量擴散到房間的速度,將發熱板的背面與背板的槽底間隔設置,并將發熱板的前面與發熱面板間隔設置;這還能有效防止發熱板向發熱面板傳遞太多的熱量,而導致發熱面板溫度過高的問題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260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人機通信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調度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