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六導洞大斷面地鐵車站下穿既有線的支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25562.0 | 申請日: | 2017-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819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利;柏林;趙晉友;賀維國;張美琴;任玉瑾;孫俊利;吳瓊;楊超峰;石廣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00 | 分類號: | E21D11/00;E21D11/10;E21D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六導洞大 斷面 地鐵 車站 既有 支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六導洞大斷面地鐵車站下穿既有線的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我國正處于以大規模城市地鐵建設為主體的地下空間大開發時期。越來越多的地鐵線路交叉部位需要穿越既有線。暗挖下穿既有線是地鐵建設過程中的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關鍵項目之一。傳統的暗挖車站下穿既有線的開挖方式往往采用多導洞的CRD法、雙側壁導坑法、PBA法及洞柱法等等,拱部一般采用弧頂形式,新線和既有線之間留有夾層土以便于注漿加固。這類下穿既有線工法以淺埋暗挖法為核心理念,強調利用空間效應實現受力的轉換,新建結構和既有線之間不接觸,支護結構之間傳力為間接形式。為減小開挖風險,傳統理念的暗挖下穿既有線方式一般為雙洞單層形式,斷面較小,車站下穿既有線斷面與其他位置斷面差別很大,這使得車站的整體使用功能較差,乘客乘車體驗差,并且具有開挖工序轉換繁多,既有線變形沉降偏大,空間利用率低等不足。另外,一些采用洞樁法施工的暗挖車站下穿既有線,由于車站中柱受力大,樁基礎直徑大,在一些地層強度高的地方,在導洞內施工大直徑樁基礎成樁效率低,施工周期長,亟待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六導洞大斷面地鐵車站下穿既有線的支護結構,不僅能顯著控制既有線的沉降,保證既有線的安全運營,而且能夠實現車站站廳層和站臺層相通,顯著提升車站的整體使用功能和乘車體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工作井、超前加固土體、一號導洞、二號導洞、三號導洞、四號導洞、五號導洞、六號導洞、上層導洞之間土體、千斤頂、樁頂冠梁、鉆孔灌注樁、頂縱梁及部分頂板、底縱梁及部分底板、鋼管柱、超前導管、下穿段車站主體結構、千斤頂臨時支撐機構、鋼板、導洞初支、冠梁頂預埋注漿導管;兩個工作井對稱設置在既有線左右兩側,且兩個工作井之間設有超前加固土體,且超前加固土體設置在既有線的下部,超前加固土體內設置兩層導洞,上層導洞從左至右依次為四號導洞、三號導洞、二號導洞和一號導洞,且上層四個導洞之間設有上層導洞之間土體;所述的五號導洞和六號導洞分別設置在三號導洞和二號導洞的下方;所述的一號導洞和四號導洞內均設有樁頂冠梁,樁頂冠梁上部臺階處設有千斤頂臨時支撐機構,千斤頂臨時支撐機構上部設有千斤頂,千斤頂上部設有鋼板,鋼板與既有線的底板接觸設置,所述的冠梁頂預埋注漿導管呈直角埋設在樁頂冠梁上端的臺階處內;所述的樁頂冠梁的下部設有鉆孔灌注樁;所述的二號導洞和三號導洞內部上方均設有頂縱梁及部分頂板;所述的五號導洞和六號導洞內底部均設有底縱梁及部分底板,頂縱梁及部分頂板與底縱梁及部分底板之間設有鋼管柱;所述的五號導洞和六號導洞的外側上部均設有數個超前導管;所述的一號導洞、二號導洞、三號導洞、四號導洞、五號導洞和六號導洞的周邊均設有導洞初支。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號導洞、二號導洞、三號導洞和四號導洞的橫截面為矩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五號導洞和六號導洞的橫截面為拱形。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
1、采用六導洞形式施工大斷面地鐵車站下穿既有線,采用單洞大斷面安全下穿既有線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開挖斷面大、斷面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地層適應性好等優點;
2、相比于傳統的單層雙洞分離式、新線和既有線之間留有夾層土等形式的下穿既有線方式,其通過采用六導洞洞樁和洞柱法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單洞大斷面平頂直墻形式下穿既有線,這使得車站站廳層和站臺層相通,顯著提升車站的整體使用功能和乘車體驗;
3、通過采用注漿加固抬升、千斤頂頂升動態沉降控制以及初支、二襯背后注漿等既有線沉降控制手段,有效解決了平頂直墻下穿既有線的施工過程中沉降不可控、沉降偏大等問題,實現了各個開挖階段時時對既有線沉降進行有效控制;
4、充分利用了洞樁法對既有線支護力強的特點,重點對既有線兩端形成強有力的支撐點,與既有線自身結構形成橋梁形式的兩端支撐中間承載式的受力格局。同時,又利用了洞柱法施工靈活的特點,有效克服了洞樁法中柱導洞內大直徑樁基成孔困難,施工效率低等問題;
5、其施工出的車站均為矩形斷面,車站頂部為水平面,空間利用率高;
6、通過超前導洞建立起對既有線的支撐體系,可以半逆半順的形式施工車站二次結構,施工速度快,而且能實現全包防水。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255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隧道橫道三通接頭管組合件改進結構
- 下一篇:一種錨網巷道支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