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倍捻機的加捻裝置以及使用該加捻裝置的倍捻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20788.1 | 申請日: | 2017-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912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寶定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易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1/10 | 分類號: | D01H1/10;D01H7/86;D01H7/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倍捻機 加捻 裝置 以及 使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倍捻機(double-twist twisting machine)的加捻裝置(twisting device),以及使用所述加捻裝置的倍捻機。
背景技術
紡織行業在利用紗線進行紡織之前通常都需要對單股紗線進行加捻處理,加捻(twisting)是為了將兩根或兩根以上的單股紗線卷繞捻合成股線。廣義的說法,凡是在紡紗過程中,使紗條(須條、紗、線、絲)繞其軸線加以扭轉搓動或軸向纏繞,使紗條獲得“捻回”或包纏的都稱為“加捻”。加捻可以使纖維與纖維間或單絲與單絲間相互抱合或纏結后不致松散或滑脫,并具有一定物理機械性質(如強度、伸長、彈性等)和外觀特征(如光澤、毛羽、手感等)。目前主要的加捻設備是“倍捻機”,倍捻機名稱來源于其所包括的可以對喂入的并行多股線實現“一轉二捻”的錠子(spindle)裝置。傳統的倍捻機一般都具有所述錠子加捻裝置以及對被加捻后的多股線主動牽引并卷繞成多股線筒的卷繞裝置。
如圖1所示,并參考圖3和圖2,傳統的加捻過程分為“并紗”和“加捻”兩道工序,所謂“并紗”,如圖1的“工序一”部分所示,也就是將來自不同的單股線筒1的單股線2歸并為并行多股線3且使之卷繞成并行多股線筒4。其原理非常簡單,只需讓所有的單股線2一起通過一個共同的通道然后直接卷繞成并行多股線筒4即可;并紗之后產出的并行多股線筒4作為下一道“加捻”工序的原料,如圖1中的“工序二”部分所示,通常將并行多股線筒4上的并行多股線3喂入所謂的“錠子(spindle)”裝置進行旋轉加捻后生成加捻多股線5,再通過卷繞裝置將加上“捻回”后的加捻多股線5卷繞成加捻多股線筒6就完成了加捻過程。圖3展示的是傳統的“錠子”裝置如何對并行多股線3進行旋轉加捻的原理,如圖3所示,并行多股線筒4插放于錠子裝置的空心錠罐701內圓柱形的空心錠子7之上,所述圓柱形的空心錠子7與所述空心錠罐701底部中央的開孔相通,所述空心錠罐701通過其底部中央的所述開孔套裝在空心錠罐701下方的一個加捻盤8上,從并行多股線筒4上抽出的并行多股線3首先進入所述空心錠子7的內部,然后折彎進入所述加捻盤8內部的一個橫向通道802,這里所謂的“橫向通道”如圖3所示指的是所述橫向通道802與所述空心錠子7的內部通道之間存在著一個夾角,通常該夾角是90度直角;如圖3所示所述加捻盤8底部下方中央具有與其緊固為一體的共軸心線的傳動軸803,所述加捻盤8安裝于加捻盤支架11之上且可以圍繞自身軸心線自由旋轉,所述傳動軸803與傳動帶10(也即俗稱的“龍帶”)貼合并在所述傳動帶10的摩擦傳動(圖3中最下方黑色實心筆直箭頭所示就是龍帶的運動方向)帶動下進行旋轉進而帶動加捻盤8進行持續的旋轉(如圖3中加捻盤8兩側的黑色實心弧形箭頭所示),通常所述加捻盤8的旋轉軸心線與所述空心錠子7內部通道的軸心線是位于同一直線方向上的,如圖3右上角放大區域當中豎直的點劃線所示;如圖3所示,從加捻盤8內部所述的橫向通道802輸出的多股線將被所述錠子裝置上方的卷繞裝置所牽引向上運動(如圖3中最上方的單線箭頭所示),為了節省篇幅圖3省略了紡織行業通用的俗稱“羅拉”(也即英文“Roller”的音譯)及其配套橡膠壓輪的紗線卷繞裝置以及形成有規律外形紗線筒的橫向導紗裝置;由于所述錠子裝置上方的卷繞裝置對多股線的牽引使得多股線處處存在著軸向的拉力,又因為所述加捻盤8內的橫向通道802與所述空心錠子7的內部通道不處于同一直線方向上,如圖3右上角的放大圖所示并參考圖2,多股線在從空心錠子7內部進入所述加捻盤8內的橫向通道時將會發生彎曲并且會緊密貼靠于加捻盤8內的折彎801處,由于折彎801處兩側的多股線的軸向拉力(如圖2中的兩根單線箭頭所示)的合力將會對所述折彎801位置進行施壓,因而加捻盤的折彎801位置將會對多股線產生相應的反作用力,相當于所述折彎801會對多股線產生一個徑向夾緊力,如圖2中的黑色實心箭頭所示。彼時由于所述加捻盤8在下方傳動帶10的帶動下不停地圍繞所述空心錠子7內部通道的軸心線以及加捻盤8的軸心線進行旋轉,因而如圖3所示所述加捻盤8的旋轉就可以使得所述空心錠子7內部通道內的多股線被加捻產生捻回,實際上這個加捻過程相當于用手指捏住折彎801處的多股線并使之旋轉從而讓上方的空心錠子7內的多股線形成捻回;如圖3所示,由于多股線繞過所述折彎801位置以后又進入所述加捻盤8的橫向通道802,因而隨著加捻盤8的旋轉,所述加捻盤8的橫向通道802內的多股線亦會被加捻;為了區分在所述折彎801位置前后被加捻的多股線,圖3中使用了附圖標記501來標記所述折彎801位置之前所述空心錠子7內被加捻的多股線,并在本說明書中將其命名為“前加捻多股線”,同時使用附圖標記502來標記所述折彎801位置之后所述橫向通道802內的被再次加捻的多股線,在本說明書當中將其命名為“后加捻多股線”;在本說明書中,凡是從喂入加捻裝置的喂入位置開始至加捻裝置的多股線旋轉夾緊部位的多股線皆稱之為“前加捻多股線”并用附圖標記501在說明書附圖中對其進行標記,凡是從加捻裝置的多股線旋轉夾緊部位輸出至卷繞裝置的多股線皆稱之為“后加捻多股線”并用附圖標記502在說明書附圖中對其進行標記。綜上所述,當加捻盤8旋轉一周,就會同時對所述前加捻多股線501和后加捻多股線502實施加捻操作,也即對喂入包括空心錠子7、加捻盤8和空心錠罐在內的錠子裝置的多股線實現“一轉兩捻(one turn, double twist)”,此即倍捻機名稱當中“倍捻(double twist)”二字的由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易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紹興易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207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和毛油輸出裝置及毛紡制備裝置
- 下一篇:一種細紗機用自動上管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