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大動脈用吻合扣環及應用其的人工血管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19097.X | 申請日: | 2017-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877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飛;劉穎;楊凡;于存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脈泰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11 | 分類號: | A61B17/11;A61B17/115;A61F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丁麗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興區中關***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動脈 吻合 扣環 應用 人工 血管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動脈用吻合扣環及應用其的人工血管組件。
背景技術
自上個世紀50年代心血管外科誕生以來,主動脈疾病一直困擾著心血管外科醫師。主動脈疾病如主動脈瘤特別是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起病急,病程進展快,病情復雜,死亡率極高。絕大多數主動脈瘤包括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用人工大血管取代病變的動脈。由于絕大部分病變主動脈組織嚴重水腫,脆性高,使得人工大血管與患者病變主動脈吻合的手術操作極復雜,技術難度大,吻合口極易出血,吻合時間比較長,這樣使得深低溫停循環(DHCA)時間延長,極易發生缺血性腦損傷或脊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因此直到目前為止,主動脈瘤的手術依然是心血管外科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手術,僅能在為數不多的心臟中心開展。如何減少主動脈吻合時間,減少吻合口出血的幾率,從而減少相關并發癥,提高主動脈瘤患者的外科治療成功率,是國內外心血管外科專家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從20世紀70年代起,心血管外科醫師嘗試利用一種非縫合的方法進行主動脈吻合,以減少吻合時間,降低吻合口出血的發生率。此種非縫合方法即非縫式人工血管腔內移植法(sutureless intraluminal graft,SIG),是將兩端帶有套環的人工血管分別置入主動脈兩斷端的內部,然后在主動脈外對應于套環的部位進行扎帶結扎,以完成固定吻合。
然而,以往的技術都是使用臍帶線并由醫生在現場進行打結固定,打結固定的力量不可控,絲線過細力量過大容易對血管產生切割效應,力量小可能產生滑脫,漏血形成假性動脈瘤。后有人使用具有一定寬度的絲帶進行打結固定,雖然避免了切割效應但是打結的強度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操作者人為的影響,而且一旦打結完成絲帶會緊密貼合到血管上導致醫生很難解脫重新調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動脈用吻合扣環及應用其的人工血管組件,以解決現有的絲線(或絲帶)打結固定人工血管的套環時操作不便且不易調整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動脈用吻合扣環,包括:扣環本體,所述扣環本體為環形開口結構,且所述扣環本體上位于所述開口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器械操作孔;所述扣環本體的一末端設有第一扣合件、另一末端設有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與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鎖緊,以使所述大動脈用吻合扣環用于套設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環外側;所述第一扣合件與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鎖緊的重疊部分越多,所述大動脈用吻合扣環的直徑越小;所述第一扣合件與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鎖緊的重疊部分越少,所述大動脈用吻合扣環的直徑越大。
實際應用時,所述第一扣合件與所述第二扣合件之中至少有一個為活動型結構;所述活動型結構能夠在上下方向上開合,并進行自鎖;自鎖后,所述大動脈用吻合扣環的直徑只能縮小無法變大;解鎖后,所述大動脈用吻合扣環的直徑能夠雙向調節。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件為V型臂結構、且能夠在上下方向上開合,所述第二扣合件為U型臂結構;所述V型臂結構的開口端分別設置有能夠匹配扣合的扣牙和扣槽,所述扣牙和所述扣槽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鎖。
具體地,所述V型臂結構的彎折處為空心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V型臂結構的開口端還設置有第二器械操作孔,所述第二器械操作孔用于使用器械進行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鎖和開啟。
更進一步地,所述V型臂結構上沿所述扣環本體的延伸方向設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扣合件與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錯位的凸起條。
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件的所述V型臂結構的上下兩面的內側均設有第一齒牙;所述第二扣合件的所述U型臂結構的頂面的上下兩側均設有與所述第一齒牙匹配的第二齒牙。
實際應用時,所述扣環本體的內側設有防滑結構和/或防滑件。
其中,所述防滑結構為凸起和/或凹槽;或,所述防滑結構為鏤空孔。
具體地,所述防滑件為彈性高分子材料層或滌綸襯墊。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動脈用吻合扣環具有以下優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脈泰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脈泰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1909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