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16551.6 | 申請日: | 2017-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254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2 |
| 發明(設計)人: | 侯博然;盧圣文;周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1J15/14 | 分類號: | B21J15/14;B21J15/42 |
| 代理公司: | 武漢河山金堂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裝配 起拔器 固定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裝配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
背景技術
在裝配導熱盒時,一般需要將起拔器通過銷軸鉚接于導熱盒上,但是,由于起拔器內連接導熱盒的凹槽深度與銷軸軸頭的高度因實際加工存在誤差,在裝配過程中,常常使得起拔器和銷軸軸頭的間隙不能達到理想設計的尺寸,當將起拔器鉚接至導熱盒上后經常出現過松或過緊,在工作過程中,導熱盒與起拔器無法很好地配合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研制一種可調節起拔器與銷軸以及導熱盒之間位置關系,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
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包括:一與導熱盒裝配的矩形框架、兩塊擋板、兩個通孔、兩顆螺釘,兩塊所述擋板對稱設置于所述矩形框架的上部短邊,且與所述矩形框架垂直設置,使得起拔器與導熱盒通過銷軸連接后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兩個所述通孔分別豎直開設于所述矩形框架同一長邊的兩端,使得所述螺釘從所述通孔底部穿過,用于固定連接有導熱盒的起拔器。
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其優點是:與導熱盒外形結構匹配的矩形框架以及凸臺等的結構設計,使得通過銷軸裝配的導熱盒與起拔器固定于矩形框架;同時,矩形框架上通孔的位置設計,與凸臺、螺釘共同作用,通過螺釘的運動軌跡調節銷軸與起拔器間的間隙,避免導熱盒與起拔器鉚接后,起拔器出現過松或過緊的情況的發生,提高工件質量與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遠離通孔一側的側視圖;
圖5為圖4裝配有導熱盒、起拔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矩形框架,2、擋板,21、凸臺,22、弧形部,3、通孔,4、螺釘,5、導熱盒,6、起拔器,7、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用于裝配起拔器的固定模具,包括:一與導熱盒5裝配的矩形框架1、兩塊擋板2、兩個通孔3、兩顆螺釘4,兩塊所述擋板2對稱設置于所述矩形框架1的頂面短邊上,且與所述矩形框架1垂直設置,使得起拔器6與導熱盒5通過銷軸7連接后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1;兩個所述通孔3分別豎直開設于所述矩形框架1同一長邊的兩端,使得所述螺釘4從所述通孔3底部穿過,用于固定連接有導熱盒5的起拔器6。
優選地,所述矩形框架1與所述擋板2一體注塑成型。
優選地,所述矩形框架1用于固定導熱盒5,且導熱盒5的頂面低于所述擋板2頂面,或者與所述擋板2頂面平齊,用于固定所述導熱盒5,防止后續裝配工作中,導熱盒5的挪動,影響工作效率。
優選地,沿所述矩形框架1內側方向的所述擋板2上設置有一凸臺21,且所述凸臺21底部與所述矩形框架1的頂面垂直連接;
優選地,所述凸臺21的長度小于所述擋板2的長度,使得所述凸臺21遠離所述通孔3的一端與所述擋板2的一端平齊,所述凸臺21另一端設置于所述通孔3的內側方向,起拔器6與導熱盒5通過銷軸7連接后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1上,通過所述螺釘4與銷軸7對接,用以調節起拔器6與導熱盒5之間的間隙。
優選地,所述凸臺21靠近所述通孔3方向的一端上設置有弧形部22,使得起拔器6與固定模具匹配連接。
優選地,所述螺釘4為一字槽螺釘4,通過一字槽控制所述螺釘4的運動軌跡。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1、將起拔器6與導熱盒5通過銷軸連接固定;
2、將螺釘4從所述矩形框架1的底端穿進所述通孔3內,再將所述螺釘4向所述矩形框架1頂面的一側旋轉,同時所述螺釘4的螺釘4頭不得突出所述矩形框架1的頂面;
3、將步驟1中裝配好的起拔器6與導熱盒5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1的頂面,同時,使得銷軸與所述通孔3對應設置;
4、將所述螺釘4向所述矩形框架1頂面的一側繼續旋轉,使得所述螺釘4的螺釘4頭與銷軸接觸后,通過所述螺釘4的運動帶動所述銷軸運動,用以調節銷軸與起拔器6之間的間隙,將銷軸與起拔器6的間隙調節至所需大小后,將固定有導熱盒5、起拔器6的固定模具置入裝配平臺,完成后續起拔器6與導熱盒5間的鉚接操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165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