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熄焦裝置余熱回收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11804.0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961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永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龍縣明龍焦化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39/00 | 分類號: | C10B39/00;F28D20/00 |
| 代理公司: | 曲靖科嵐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2 | 代理人: | 戎加富 |
| 地址: | 655199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置 余熱 回收 利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煉焦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熄焦裝置余熱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焦爐的熄焦方法有干法熄焦及濕法熄焦兩種。干法熄焦是用低溫惰性氣體冷卻紅焦的一種熄焦方法。干法熄焦在節能、改善焦炭質量方面優于濕法熄焦,但其占地面積大、設備結構復雜、制造難度大、維修費用高、投資大。濕法熄焦是用水噴淋紅焦,包括低水分熄焦、穩定熄焦等,將紅焦降至 100 度以下,產生的蒸氣直接排放到大氣。其特點為工藝簡單,投資省,操作、維護簡便。無論是干法熄焦還是濕法熄焦,都會帶走紅焦的大量熱量,為了避免這些能量浪費,目前,一般是通過回收裝置將高溫水蒸氣或惰性氣體回收,再進行發電,如申請號為201310748882.5 的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為201320408213.9的實用新型專利等。
隨著煉焦技術的發展,目前出現了煤預熱煉焦技術,煤預熱煉焦是將煤先預熱至150~250℃再裝爐煉焦,具有以下優點:①提高焦爐生產能力,當煤料預熱到200℃時,由于堆比重增大,裝煤量增加8~10%,由于升溫速度加快,結焦時間縮短25~30%,使焦爐生產能力可提高35~40%;②改善焦炭質量,由于快速加熱擴大了煤料軟化時的塑性溫度區間,改善了膠質體的流動性和熱穩定性,從而提高煤料的粘結性。可多用20%左右的氣煤,而不會降低焦炭質量;③由于減少焦化廠外排廢水量,預熱煤是密封裝爐,還可減輕環境污染。
煤一般采用加熱爐進行預熱,煤預熱時需要吸收較多的熱量,加熱爐的能耗較大,增加了煉焦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熄焦裝置余熱回收利用系統,能夠利用濕法熄焦產生的水蒸氣對煤進行預熱,充分利用紅焦散失的熱能,同時降低預熱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熄焦裝置余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回收管和蓄熱室,所述回收管與蓄熱室相連通,
還包括加熱爐,所述加熱爐的頂部設置有進煤口,所述進煤口內設置有密封蓋板,所述加熱爐的底部設置有出煤口,所述出煤口內設置有出煤門,所述出煤口的下方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加熱爐內部設置有攪拌器;
所述加熱爐的側壁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內層為導熱層,外層為隔熱層,所述內層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溫度傳感器,且內層與外層之間設置有加熱腔,所述加熱腔的頂部設置有進氣口,底部設置有出氣口,所述出氣口連接有排氣管和循環管,所述循環管上設置有單向閥且與進氣口相通,所述排氣管上設置有除塵器;
所述蓄熱室連接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上設置有控制閥門,且加熱管與加熱腔的進氣口相通。
進一步地,所述除塵器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部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吸附層、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所述吸附層可拆卸地安裝于箱體,所述第一過濾層與吸附層之間為第一積灰腔,所述第一過濾層與第二過濾層之間為第二積灰腔,所述第一積灰腔和第二積灰腔的底部均設置有清灰門;所述吸附層的下方設置有進口,所述進口與排氣管相連,所述第二過濾層的上方設置有出口,所述出口連接有排空管。
進一步地,所述排空管通向一冷凝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過濾層與第二過濾層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圓臺形的空腔。
進一步地,所述外層的底部設置有與加熱腔相通的排渣門。
進一步地,所述內層為不銹鋼,外層包括支撐層以及包覆支撐層外表面的玻璃纖維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熄焦時產生大量的高溫蒸氣,利用回收管將這些高溫蒸氣送入蓄熱室存儲備用。煤炭預熱時,將高溫蒸氣通入加熱腔,將熱量通過內層傳遞至加熱爐內的煤炭,同時利用攪拌器不斷地攪拌煤炭,使煤炭的受熱均勻。溫度降低后的水蒸氣部分通過排氣管排出,部分通過循環管與新通入的高溫蒸氣混合后重新進入加熱腔,以充分利用熱能。本系統,回收利用了紅焦散失的熱量,同時避免煤炭預熱時消耗其他能量,降低了預熱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1—回收管;2—蓄熱室;3—加熱爐;4—密封蓋板;5—出煤門;6—內層;7—外層;8—攪拌器;9—溫度傳感器;10—加熱腔;11—加熱管;12—控制閥門;13—排氣管;14—循環管;15—除塵器;16—排渣門;17—冷凝箱;18—箱體;19—吸附層;20—第一過濾層;21—第二過濾層;22—第一積灰腔;23—第二積灰腔;24—清灰門;25—排空管;26—傳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龍縣明龍焦化實業有限公司,未經馬龍縣明龍焦化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118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燈號志偵測追蹤與辨識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干熄焦平板閘門開閉執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