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泵泵頭部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04920.X | 申請日: | 2017-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770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4 |
| 發明(設計)人: | 謝林敏;楊妙士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耀鼎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9/42 | 分類號: | F04D29/42;F04D29/70;F16K15/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薛輝 |
| 地址: | 3173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泵 部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泵,具體涉及一種水泵的泵頭部件。
背景技術
水泵特別是旋渦泵,其泵頭的葉輪腔的底面設有環形流道,環形流道的外圓周設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吸入口與排出口之間有隔板將吸入口和排出口隔離開,吸入口與進水腔相通,排出口與出水腔相通,由于隔板在位于吸入口一側設有加工形成的尖角,所以引起水流沖擊大,即水泵工作時噪音大。還有,水泵啟用時都要先往泵頭的進水腔內灌水來排出空氣,啟用不方便,并且水泵內部容易通過進水口進入贓物,使水泵葉輪損壞,水泵使用壽命短。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作噪音小、啟用方便,并在進水口設置濾網防止水泵內進入贓物的水泵泵頭部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
水泵泵頭部件,包括泵頭,泵頭內設有進水腔、出水腔和葉輪腔,進水腔與進水口相通,出水腔與出水口相通,葉輪腔的底面設有環形流道,環形流道的外圓周設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吸入口與排出口之間有隔板將吸入口和排出口隔離開,吸入口與進水腔相通,排出口與出水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位于吸入口一側設有圓弧倒角。
所述進水腔在靠近進水口位置設有止回閥孔,止回閥孔處安裝止回閥組件,止回閥組件包括閥芯、彈簧和閥蓋,閥蓋螺紋擰緊在泵頭上,閥芯設于閥蓋下方,彈簧設于閥芯和閥蓋之間,彈簧將閥芯推向止回閥孔,閥芯上安裝的密封墊與止回閥孔的上端面壓緊接觸形成密封,閥蓋設有導向孔,閥芯的頂部連接上導向桿,上導向桿活動設于導向孔內,閥芯的底部連接下導向桿,下導向桿活動設于止回閥孔內。
所述進水口設有濾網,濾網由濾網蓋進行壓緊,濾網蓋與泵頭之間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水泵泵頭部件,第一,隔板在位于吸入口一側設有圓弧倒角,這樣一來,葉輪在葉輪腔內高速轉動時,進水腔內的水流在流入環形流道過程中就會有一個較為緩和的過渡,水流沖擊小,因此可避免產生很大的工作噪音;第二,進水腔在靠近進水口位置設有止回閥孔并設置止回閥組件,可確保進水腔內始終充水,因此水泵不需往進水腔灌水就能夠隨時啟動,啟用方便,并且止回閥組件的閥芯具有下導向桿設計,可保證閥芯在打開和回位過程中不受水流沖擊影響、始終能夠與止回閥孔對準而不會發生錯位,有效避免出現止回閥不能關閉的情況,保證止回閥的工作可靠性;第三,進水口設有濾網并由濾網蓋進行壓緊,因此可防止水泵內部通過進水口進入贓物,避免水泵葉輪損壞,提高水泵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圖1為安裝本實用新型的水泵外形結構圖,
圖2為圖1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泵頭的內側面方向視圖,
圖4為止回閥閥芯的外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水泵泵頭部件,包括泵頭1,泵頭1內設有進水腔、出水腔和葉輪腔,進水腔與進水口3相通,所述進水口3設有濾網13,濾網13由濾網蓋2進行壓緊,濾網蓋2與泵頭1之間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出水腔與出水口4相通,葉輪腔的底面設有環形流道15,環形流道15的外圓周設有吸入口16和排出口14,吸入口16與排出口14之間有隔板18將吸入口和排出口隔離開,吸入口16與進水腔相通,排出口14與出水腔相通,所述隔板18在位于吸入口16一側設有圓弧倒角17。所述進水腔在靠近進水口3位置設有止回閥孔11,止回閥孔11處安裝止回閥組件,止回閥組件包括閥芯9、彈簧8和閥蓋5,閥蓋5螺紋擰緊在泵頭1上,閥芯9設于閥蓋5下方,彈簧8設于閥芯9和閥蓋5之間,彈簧8將閥芯9推向止回閥孔11,閥芯9上安裝的密封墊10與止回閥孔11的上端面壓緊接觸形成密封,閥蓋5設有導向孔6,閥芯9的頂部連接上導向桿7,上導向桿7活動設于導向孔6內,閥芯9的底部連接下導向桿12,下導向桿12活動設于止回閥孔11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耀鼎機電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耀鼎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049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