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散熱器的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01861.0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212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榮展;黃海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0 | 分類號: | G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精誠新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散熱器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效監控散熱器的散熱效率及異常狀況的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機動車輛的發動機在不斷運行過程中產生熱量,所以增設散熱器,發動機與散熱器之間通過冷卻液傳遞熱量進行散熱,散熱器的散熱效率往往決定了該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目前的散熱器多半無任何的傳感器可偵測效率及故障,只能靠每日點檢、定期保養或等到發動機故障時才發現散熱器問題。
散熱器效率會衰退的原因通常是散熱鰭片久未清潔使得表面為臟污所覆蓋,或是冷卻液劣化造成內部管路為臟污所堵塞,所以現在亟需通過主動偵測及儀表報警燈來主動提醒,使使用者及時察覺潛藏的問題以避免發動機過溫開鍋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監控散熱器的散熱效率及異常狀況的檢測系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散熱器的檢測系統,該散熱器設有容置冷卻液的散熱腔體及分別與該散熱腔體連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冷卻液從入口進入散熱器的散熱腔體內并與該散熱器形成熱交換,而后從出口流出,包括:第一溫度檢測模塊、第二溫度檢測模塊、控制模塊及警報模塊,所述第一溫度檢測模塊的檢測端置于散熱器的入口端用于檢測從該入口流入的冷卻液的溫度并輸出連接至控制模塊,所述第二溫度檢測模塊的檢測端置于散熱器的出口端用于檢測從該出口流出的冷卻液的溫度并輸出連接至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的輸出端連接警報模塊的輸入端,所述控制模塊對比第一溫度檢測模塊與第二溫度檢測模塊所檢測的溫度差,并通過警報模塊向外界進行反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第一流量檢測模塊及第二流量檢測模塊,所述第一流量檢測模塊的檢測端置于散熱器的入口端用于檢測從該入口流入的冷卻液的流量并輸出連接至控制模塊,所述第二流量檢測模塊的檢測端置于散熱器的出口端用于檢測從該出口流出的冷卻液的流量并輸出連接至控制模塊。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溫度檢測模塊、第二溫度檢測模塊的檢測端均設置在與之相對應的散熱器的入口或出口的中心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警報模塊為指示燈警報模塊和/或蜂鳴警報模塊。
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散熱器的入口及出口分別設置用于檢測冷卻液溫度的第一溫度檢測模塊與第二溫度檢測模塊,通過對比二者的溫度差即可得出該散熱器的散熱效率并進行反饋;在散熱器的入口及出口還分別增加用于檢測流量的第一流量檢測模塊及第二流量檢測模塊,通過檢測入口及出口的流量確認散熱器是否出現堵塞異常,同時,冷卻液流量在短時間內變化大會造成入口與出口之間溫差變化大,實時監控流量可有效避免因流量變化造成對散熱效率的誤判。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實施例中散熱器的檢測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實施例中散熱器的檢測系統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有附圖。這些附圖為本實用新型揭露內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說明實施例,并可配合說明書的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圖中的組件并未按比例繪制,而類似的組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組件。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散熱器的檢測系統,包括:第一溫度檢測模塊21、第二溫度檢測模塊22、控制模塊40及警報模塊50,該散熱器10設有容置冷卻液的散熱腔體(圖中未示出)及分別與該散熱腔體連通的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入口11通過導管連接機動車輛的發動機的冷卻液輸出口,所述出口12通過導管連接機動車輛的發動機的冷卻液輸入口。發動機的熱量通過冷卻液傳輸至散熱器的散熱腔體內并與該散熱器形成熱交換,完成熱交換的冷卻液再由散熱器的出口重新流至發動機內,進而形成循環散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未經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018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骨關節固定板和鉚釘固定板
- 下一篇:閘板式鑲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