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考古攝影測量專用拍照滑軌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493375.6 | 申請日: | 2017-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31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彬強;鄧世祥;鄒斌高;羅慶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肇慶市智高電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M13/02 | 分類號: | F16M13/02;F16M11/28;F16M11/04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匯聚晨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張艷梅 |
| 地址: | 526060 廣東省肇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滑軌 滑輪 滑輪安裝架 電動機 相機 立柱 轉軸 攝影測量 聯(lián)軸器 拍照 考古 固定板連接 滑軌連接板 相機安裝板 滑軌移動 滑輪連接 立柱連接 連接位置 兩端設置 螺栓連接 拍攝效果 轉軸連接 固定板 上端 卡板 可調 下沿 軸承 拍攝 軌道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考古攝影測量專用拍照滑軌,包括電動機、聯(lián)軸器、滑輪和滑軌,所述電動機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與轉軸連接,所述轉軸與所述滑輪連接,所述滑輪的下方有所述滑軌,所述轉軸的端部與滑輪安裝架連接,所述轉軸與所述滑輪安裝架的連接位置設置有軸承,所述滑輪安裝架的上方安裝有一級相機立柱,所述一級相機立柱與二級相機立柱連接,所述二級相機立柱上端與固定板連接,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安裝有相機安裝板。該滑軌的兩端均設置有滑軌連接板,當需要拍攝的東西比較大時,可以將兩個或者多個滑軌用螺栓連接起來,增加滑輪的行程,滑軌的兩端設置有限位卡板,防止滑輪沖出軌道,滑輪在電動機的帶動下沿滑軌移動,速度可調,拍攝效果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考古攝影測量相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考古攝影測量專用拍照滑軌。
背景技術
考古表示古代遺存中(尤其是原始社會)所觀察到的共同體。“考古”這一名詞,在漢語中出現(xiàn)很早,如北宋時期的學者呂大臨就曾著《考古圖》(1092 年)一書,但當時所謂“考古”,僅限于對一些傳世的青銅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與近代意義上的考古學含義有很大的區(qū)別。考古學是研究如何尋找和獲取古代人類社會的實物遺存,以及如何依據這些遺存來研究人類歷史的一門學科。
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趨勢可以概括為科學化、國際化、社會化和大眾化。第一個趨勢是考古學的科學化。考古本來是一門科學,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緊密結合的產物,它最基本的方法——地層學和類型學就分別來自地質學和生物學的分類學。進入新世紀以后,考古學科學化的特點越來越明顯。第一,各種自然科學技術手段日益廣泛、深入地應用到考古學研究中,這不僅在探源工程中有表現(xiàn),在其它的方面也有表現(xiàn),比如古代的動物、植物、遙感、冶金、物探,甚至包括最新的加速器測年的技術和DNA的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可以說,20世紀八九十年代,搞考古的人如果對這些都不了解,照樣可以做考古;但現(xiàn)在,從取樣到研究再到整理資料,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考古工作者了。所以,考古學科學化表現(xiàn)在,一是各種科學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另一個是考古學家本身科學素質的提高,對各種各樣方法的理解以及要在自己的考古設計中增強科學意識。再比如,以前一般的分析往往用“較多”、“較少”來表述,現(xiàn)在必須要量化的分析,比如“占比多少”(這在國外也叫做“計量考古學”),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考古學家。所以,考古學家自身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大的方面;而且,自然科學技術在考古領域的應用是考古學本身發(fā)生的重大變化,我們能夠得到的信息量呈幾何倍數的增加。原來就是遺跡、遺物,遺物就是石器、骨器、陶器等;現(xiàn)在是各種各樣的,比如淀粉顆粒、孢粉、植物的種子等等,獲得的信息量呈數倍的增加。所以,我覺得考古更像是一個自然科學的學科,當然它研究的目的仍然是古代的生活、歷史。
第二個趨勢是考古學的社會化,具體說就是考古工作者肩負了社會責任,文化遺產保護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方面。20世紀80年代前段時,發(fā)掘就是發(fā)掘,根本沒有保護意識,少量的、與保護管理有關的工作也都是直接歸地方,考古部門根本不用考慮。但現(xiàn)在,設計一個發(fā)掘項目首先要做保護的預案;發(fā)掘獲得重要成果后,后期的遺址的保護、保存,甚至遺址公園的建設、遺址保護規(guī)劃等等,考古都需要全程參與,體現(xiàn)了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和責任,這些已經成為考古的一個程序了。考古學發(fā)展的社會化趨勢還表現(xiàn)在,我們和社會的聯(lián)系也比原來要密切得多。以前考古學家基本都是鮮為人知,社會的關注度也很少;而現(xiàn)在,考古學成為了一門顯學,社會關注度也空前高漲,考古學家往往會成為公眾人物,這是中國考古學的一個變化,也是考古學家角色的變化。
還有一個相關的趨勢就是考古學的大眾化。公眾對考古有了更高的興趣,考古學家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考古的成果普及和宣傳中,有的是到校園去宣講,更多的是應對媒體的各種采訪、發(fā)布會等等。現(xiàn)在絕大多數考古學家都意識到這是一種社會責任。當然,光有這個意識也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大眾能夠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宣傳,這也是一門學問。但說實話,寫考古專業(yè)文章與向公眾宣傳考古成果間還是有差距的,后者需要一種訓練,需要一個能夠和公眾更好地溝通的一種鍛煉,也許以后有必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一些考古作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肇慶市智高電機有限公司,未經肇慶市智高電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933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