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間廢氣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92062.9 | 申請日: | 2017-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0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蔣偉;劉坦;蔣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7/06 | 分類號: | B01D47/06;B01D47/14;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周智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間 廢氣 處理 系統 | ||
1.一種車間廢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洗塔(1)、除霧箱(2)、活性炭箱(3)和風機(4),所述水洗塔位于所述除霧箱的上游,所述除霧箱位于所述活性炭箱的上游,所述活性炭箱位于所述風機的上游;
所述水洗塔包括塔體(11)、位于所述塔體的上端的第一出風口(111)及位于所述塔體的側壁的第一進風口(112)和排污口(113),所述塔體的內部從下到上依次設有第一填料支撐架(12)、氣液混合層(13)、噴淋組件(14)、第二填料支撐架(15)、第一除霧層(16)和塔頂網板(17),所述塔體的側壁設有第一觀察窗(114)、第二觀察窗(115)和第三觀察窗(116),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所述第一觀察窗的下方,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所述第一觀察窗位于所述第一填料支撐架的下方,所述第二觀察窗位于所述噴淋組件和所述氣液混合層之間,所述第三觀察窗位于所述塔頂網板和所述第一除霧層之間,所述塔頂網板位于所述第一出風口下方;
所述除霧箱包括箱體(21)及位于所述箱體的內部的兩層第二除霧層(22),所述箱體的一端設有第二進風口(211),所述箱體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出風口(212),兩層所述第二除霧層沿著所述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垂直于所述箱體的底面,兩層所述第二除霧層之間為氣體流道,所述第二除霧層包括位于兩層所述第二除霧層之間的內側進氣面和與所述第二除霧層的內側進氣面相對的第二除霧層的外側出氣面,所述第二進風口和所述第二除霧層的內側進氣面相通,所述第二除霧層的內側進氣面和所述第二除霧層的外側出氣面相通,所述第二除霧層的外側出氣面和所述第二出風口相通;
所述第二除霧層包括多面空心球層(221)、第一不銹鋼絲網(222)和第一鐵絲網(223),兩層所述第一鐵絲網之間設有兩層所述第一不銹鋼絲網,兩層所述第一不銹鋼絲網之間設有所述多面空心球層;
所述除霧箱還包括第一進風擋板(23)和第一出風擋板(24),兩層所述第二除霧層靠近所述第二進風口的一端設有所述第一進風擋板,所述第一進風擋板的一側與所述第二除霧層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進風擋板的另一側與所述箱體連接,兩層所述第二除霧層靠近所述第二出風口的一端設有所述第一出風擋板,所述第一出風擋板的兩側分別與兩層所述第二除霧層的一端連接;
所述活性炭箱包括殼體(31)及位于所述殼體的內部的兩層過濾層(32),所述殼體的一端設有第三進風口(311),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有第三出風口(312),兩層所述過濾層沿著所述殼體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垂直于所述殼體的底面,兩層所述過濾層之間為氣體流道,所述過濾層包括位于兩層所述過濾層之間的內側進氣面和與所述過濾層的內側進氣面相對的過濾層的外側出氣面,所述第三進風口和所述過濾層的內側進氣面相通,所述過濾層的內側進氣面和所述過濾層的外側出氣面相通,所述過濾層的外側出氣面和所述第三出風口相通;
所述過濾層包括活性炭層(321)、第二不銹鋼絲網(322)和第二鐵絲網(323),兩層所述第二鐵絲網之間設有兩層所述第二不銹鋼絲網,兩層所述第二不銹鋼絲網之間設有所述活性炭層;
所述活性炭箱還包括第二進風擋板(33)、第二出風擋板(34)、第一電動百葉窗(35)和第二電動百葉窗(36),兩層所述過濾層靠近所述第三進風口的一端設有所述第二進風擋板、第一電動百葉窗和第二電動百葉窗,所述第二進風擋板的一側與所述過濾層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進風擋板的另一側與所述殼體連接,所述第一電動百葉窗的兩側分別與兩層所述過濾層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進風擋板設有安裝口,所述安裝口的內部設有第二電動百葉窗,兩層所述過濾層靠近所述第三出風口的一端設有所述第二出風擋板,所述第二出風擋板的兩側分別與兩層所述過濾層的一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間廢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支撐架和所述第二填料支撐架皆由若干片相互平行的支撐片(121)及位于所述支撐片的外圍的固定環(122)組成,所述支撐片的兩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環,所述支撐片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4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間廢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混合層為拉西環層、鮑爾環層、矩鞍環層或弧鞍環層,所述氣液混合層的厚度(H1)為180-220mm,所述氣液混合層的體積為6.5-7m3;
所述第一除霧層為除霧球層,所述第一除霧層的厚度(H2)為180-220mm,所述第一除霧層的體積為7.5-8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92062.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