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微型成型注塑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491629.0 | 申請日: | 2017-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229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樓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威亞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03 | 分類號: | B29C45/03;B29C45/74;B29C45/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識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宇 |
| 地址: |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滑 螺牙桿 第二空腔 第一空腔 滾動配合 通孔座 壓縮體 注塑機 成型 體內 操作空間 大型設備 固定設置 殼體內壁 螺牙配合 平滑設備 生產(chǎn)操作 塑料產(chǎn)品 微型塑料 維修費用 用戶購買 用戶提供 裝卸裝置 頂部殼 微型的 下端面 轉位盤 底端 頂壁 殼體 噪音 便利 購買 生產(chǎn)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微型成型注塑機,包括通孔座和固定設置在通孔座上方的殼體,殼體內設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滑移臺,第二空腔內設置有上下平滑設備,第一空腔內左右對等設置有上下平滑螺牙桿,上下平滑螺牙桿頂部與殼體內頂壁滾動配合連接,上下平滑螺牙桿底端通過轉位盤與殼體內壁滾動配合連接,上下平滑螺牙桿底部固定設置有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用于市面上大部分微型的塑料產(chǎn)品生產(chǎn),不需要用戶購買價格昂貴的大型設備,降低了用戶的購買成本和維修費用,將用戶從微型塑料用品生產(chǎn)操作噪音大和操作空間少的困擾中解放出來,并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微型塑料用品領域,具體是一種微型成型注塑機。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我國醫(yī)療器械方面的迅猛發(fā)展,很多醫(yī)用品成為國內急需的物品,但是國內的生產(chǎn)技術水平遠遠不如國外的生產(chǎn)水平,醫(yī)用的微型塑料用品也成為極具發(fā)展?jié)摿Φ氖袌觥鴥鹊尼t(yī)院一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塑料用品而不是國內的普通的用品,因為醫(yī)用塑料用品數(shù)量少質量差,一般的塑料用品都是一次性使用,如果重復使用可能會導致傳染,可能會影響病人的健康,但是如果頻繁的更換需要大量的成本和貨物資源,醫(yī)院不僅影響治療時間還會造成巨大損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型成型注塑機,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微型成型注塑機,包括通孔座和固定設置在通孔座上方的殼體,殼體內設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滑移臺,第二空腔內設置有上下平滑設備,第一空腔內左右對等設置有上下平滑螺牙桿,上下平滑螺牙桿頂部與殼體內頂壁滾動配合連接,上下平滑螺牙桿底端通過轉位盤與殼體內壁滾動配合連接,上下平滑螺牙桿底部固定設置有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上下平滑螺牙桿上螺牙配合連接有上下平滑壓縮體,上下平滑壓縮體內有互通設置的第一平滑腔、第二平滑腔、第三平滑腔、第四平滑腔和第五平滑腔,第一平滑腔內設置活動擠壓塊,活動擠壓塊與第一平滑腔上下內表面滑行配合連接,活動擠壓塊中心設置有水平輸送道、側邊設置有斜滑道和擺動桿,第一平滑腔左側設置有垂直壓縮道,垂直壓縮道穿過上下平滑壓縮體延伸到第二空腔下表面,活動擠壓塊右側設置有活動加熱管,活動加熱管向右延展并伸出殼體外壁,活動擠壓塊右側環(huán)繞活動加熱管外表面設置有加熱裝置,加熱裝置環(huán)繞設置在活動加熱管外邊面上,活動加熱管與斜滑道內設置第一光滑滑輪,第一光滑滑輪與擺動桿之間鉸接配合連接,第一光滑滑輪與斜滑道的上下內表面滾動配合連接,擺動桿向下延伸到第二平滑腔內,第二平滑腔內設置有窩動裝置,擺動桿與窩動裝置配合連接,第四平滑腔內設置有切換驅動裝置,上下平滑壓縮體的下端面設置有裝卸裝置,所述窩動裝置包括第二平滑腔內的渦輪和蝸桿,所述蝸桿左端通過轉位盤與所述第二平滑腔左側內壁滾動配合連接,所述蝸桿右端延伸并穿進第三平滑腔,所述蝸桿右端設置有第一錐狀齒輪,所述第一錐狀齒輪與所述第三平滑腔內第二錐狀齒輪齒合,所述渦輪與所述蝸桿窩動配合連接,所述渦輪中心設置有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平滑腔前后內壁的支撐軸,所述渦輪前端面外緣固定設置有第二滑輪,所述第二滑輪與所述渦輪之間鉸接配合連接,所述第二滑輪與所述擺動桿之間鉸接配合連接,所述切換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嵌設在所述第四平滑腔右側外壁內的第一驅動機,所述第一驅動機左側主軸上驅動配合連接有驅動螺牙桿,所述驅動螺牙桿左側末梢與所述第四平滑腔左側內壁體滾動配合連接,所述驅動螺牙桿上螺牙配合連接有第二驅動機,所述第二驅動機上下兩端面分別驅動配合連接有第一滾動軸和第二滾動軸,所述第一滾動軸向上延伸穿進所述第三平滑腔,所述第一滾動軸頂部末梢固定設置有第二錐狀齒輪并可與所述第一錐狀齒輪齒合,所述第二滾動軸向下延伸并伸進所述第五平滑腔中,所述第二滾動軸底部末梢固定設置有第一齒合轉輪并可與所述第五平滑腔右部設置有第二齒合轉輪齒合,所述第二齒合轉輪底部固定設置有第三伸縮滾動軸,所述第三伸縮滾動軸向下延展穿通所述第一空腔透過所述第二空腔內,所述第三伸縮滾動軸底部末梢固定設置有第三帶輪,所述上下平滑設備包括所述第二空腔內的第一帶輪、第二帶輪和第三帶輪以及皮帶,所述第一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一皮帶槽和第二皮帶槽之間的摩擦配合連接與第二帶輪轉動配合,所述第二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三皮帶槽和第四皮帶槽之間的摩擦配合連接與第三帶輪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帶動上下平滑螺牙桿的轉動,進而實現(xiàn)上下平滑壓縮體的上下移動,所述裝卸裝置包括可移動的滑移臺和底部動力裝置,所述滑移臺與通孔座上表面和殼體下表面滑行配合連接,所述滑移臺內設置有模具安裝槽和直形齒口輪帶,所述通孔座內設置有第三驅動機,所述第三驅動機上端設置有第四滾動軸,所述第四滾動軸向上延伸并伸入所述滑移臺底部,所述第四滾動軸末梢設置有第三齒口轉輪,所述第三齒口轉輪與所述直形齒口輪帶齒合,所述直形齒口輪帶固定設置在所述滑移臺上。所述殼體頂部固定設置有左右對等的兩塊螺牙孔,兩塊所述螺牙孔上設置有提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威亞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廣東威亞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916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