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及熱態和冷態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89491.0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7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潘海;廖偉東;高新剛;申剛;張紅明;王川申;韓德剛;屠智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2 | 分類號: | G01N3/02;G01N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滌炯 |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普***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軟管 力學性能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及熱態和冷態檢測方法,包括機架,機架包括支撐平臺以及設置在支撐平臺上方的可升降的頂部蓋板;中部支撐桿,中部支撐桿包括底座和豎直設置的支撐桿,支撐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底座設置在支撐平臺的上表面,支撐桿的上端貫穿頂部蓋板,中部支撐桿用于支撐待測金屬軟管,且待測金屬軟管位于底座和頂部蓋板之間;高頻加熱器,高頻加熱器的加熱絲圍繞在支撐桿外,高頻加熱器用于加熱待測金屬軟管;測量機構,測量機構設置在機架的側面,測量機構用于測量待測金屬軟管的長度。通過使用本發明的裝置,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有效實現冷態及熱態下金屬軟管力學性能的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及冷態檢測方法和熱態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在工程力學技術領域中,設備與設備之間采取柔性連接的應用十分廣泛。金屬軟管在冷、熱兩種狀態下,其力學性能具體如何變化,這也是工程技術人員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熱態下,金屬軟管具體的力學性能是否滿足要求,往往成為工程設計的關鍵點。高溫狀態下,較難尋求合適的耐高溫檢測元器件對金屬軟管進行測試。因此,如何將金屬軟管隨溫度升高后力學性能參數變化檢測出來,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針對工程力學技術中亟需冷、熱兩種狀態下金屬軟管力學性能參數作為設計及施工支撐,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的裝置及檢測方法,能滿足不同溫度的檢測。采用該裝置檢測能獲取金屬軟管隨溫度變化,力學性能參數的變化趨勢。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用于解決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包括支撐平臺以及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上方的可升降的頂部蓋板;中部支撐桿,所述中部支撐桿包括底座和豎直設置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的上表面,所述支撐桿的上端貫穿所述頂部蓋板,所述中部支撐桿用于支撐待測金屬軟管,且所述待測金屬軟管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頂部蓋板之間;高頻加熱器,所述高頻加熱器的加熱絲圍繞在所述支撐桿外,所述高頻加熱器用于加熱所述待測金屬軟管;測量機構,所述測量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側面,所述測量機構用于測量所述待測金屬軟管的長度。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測量機構包括:數顯游標卡尺,所述數顯游標卡尺固定在所述機架的一側,所述數顯游標卡尺的固定量爪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齊,所述數顯游標卡尺的游標量爪與所述頂部蓋板的上表面平齊;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和所述底座之間;紅外測溫儀,所述紅外測溫儀固定在所述機架的另一側。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測量機構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數顯游標卡尺、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所述紅外測溫儀分別與所述控制器信號連接,所述高頻加熱器與所述控制器信號連接。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機架還包括四立桿,四所述立桿的下端與所述支撐平臺的上表面螺紋連接,四所述立桿的上端貫穿所述頂部蓋板的四角并與所述頂部蓋板螺紋連接。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中部支撐桿與所述頂部蓋板螺紋連接。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壓力傳感器之間設有隔熱墊片。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待測金屬軟管和所述頂部蓋板之間設有頂部墊圈。
上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中部支撐桿的外徑小于所述待測金屬軟管的內徑。
一種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的冷態檢測方法,其中,包括上述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金屬軟管力學性能檢測裝置,所述冷態檢測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894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