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73396.1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41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黃海濤;王宏;李桂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波濤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249/18 | 分類號: | C07D24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26500 江蘇省南通***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性炭纖維 過濾器 苯并三氮唑 脫色 粉末活性炭 操作環境 密閉環境中 串聯設置 固定床式 吸附脫色 收率 生產成本 過濾 再生 封閉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將活性炭纖維模塊分別安裝在三臺串聯設置的過濾器內,然后將各過濾器封閉;再將苯并三氮唑液體依次經過三臺安裝有活性炭纖維模塊的過濾器內進行脫色處理。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整個過程在密閉環境中進行,無論從流程還是操作環境上都將大大改善,改善工人操作環境、簡化操作難度、減少過濾殘渣產生;同時,改粉末活性炭為固定床式的活性炭纖維進行吸附脫色,活性炭纖維選擇性較強,利用率較高,使用后的活性炭纖維通過熱水進行再生后,進行第二次使用,減少固廢的產生的同時,也減少了產品在粉末活性炭的流失,提高了收率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苯并三氮唑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
背景技術
苯并三氮唑,分子式 C6H5N3,溶于醇、苯、甲苯、氯仿和二甲酰胺,微溶于水,在空氣 中氧化變紅。它廣泛應用于金屬的防銹劑和緩蝕劑,亦可作為涂料和油類添加劑,防止金屬 制品的表面變色和劣化 ;苯并三氮唑也是良好的紫外線吸收劑,對紫外線敏感的制品可起 到穩定作用。苯并三氮唑還是染料劑、農藥、助劑、感光材料等的中間體,用于制造聚酰胺、 聚氨酯、殺菌劑多菌霉和均染劑等產品。
苯并三氮唑在生產過程中,為了達到產品要求,需要對苯并三氮唑進行脫色處理,現多采用粉末活性碳作為脫色吸附劑,但粉末活性炭的孔徑只有很少一部分與待脫料液中發色基團和助色基團的粒徑相匹配,因此選擇性差,利用率低,勢必造成大量吸附,大量損耗,大量廢物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吸附劑選擇性及利用率,且減少損耗及廢物產生的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其創新點在于:將活性炭纖維模塊分別安裝在三臺串聯設置的過濾器內,然后將各過濾器封閉;再將苯并三氮唑液體依次經過三臺安裝有活性炭纖維模塊的過濾器內進行脫色處理,所述三臺過濾器內的脫色溫度依次遞減,即在第一臺過濾器內脫色溫度為34~36℃,脫色時間為0.4~0.6h,在第二臺過濾器內脫色溫度為32~34℃,脫色時間為0.4~0.6h,在第三臺過濾器內脫色溫度為30~32℃,脫色時間為0.4~0.6h;且脫色處理后的活性炭纖維模塊通過80~100℃熱水進行再生,回收利用。
進一步地,所述每臺過濾器內活性炭纖維模塊的用量為每升苯并三氮唑液體需要用0.0002kg的活性炭纖維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苯并三氮唑液體進入過濾器進行脫色處理前,濾去苯并三氮唑液體中的不溶物及絮狀物。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整個過程在密閉環境中進行,無論從流程還是操作環境上都將大大改善,改善工人操作環境、簡化操作難度、減少過濾殘渣產生;同時,改粉末活性炭為固定床式的活性炭纖維進行吸附脫色,活性炭纖維孔徑的分布呈窄正態曲線型,具有窄譜的脫色效果,選擇性較好,若配型合適,活性炭纖維的孔徑絕大多數與待脫色料液中發色基團與助色基團的粒徑想匹配,因此選擇性較強,利用率較高;使用后的活性炭纖維通過熱水進行再生后,進行第二次使用,減少固廢的產生的同時,也減少了產品在粉末活性炭的流失,提高了收率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因此將本發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實施例
本實施例苯并三氮唑液體的脫色工藝,該脫色工藝具體步驟如下:
(1)將8kg的活性炭纖維模塊分別安裝在三臺串聯設置的過濾器內,然后將各過濾器封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波濤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南通波濤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733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