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針對路內停車欠費的追繳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70331.1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054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邵奔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咪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F17/24 | 分類號: | G07F17/24;G07B15/02;G06Q20/20;G06Q20/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知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張德寶 |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溫嶺市城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對 停車 欠費 追繳 方法 系統 | ||
1.一種針對路內停車欠費的追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從路內停車場的車主付費終端或管理員手持繳費終端獲取車輛的停車付費信息;
S2:根據停車付費信息,分別構建基礎信用模型和欠費繳納行為模型,并計算得到車主的信用分;
S3:車主在路外停車場停車時,比較車主的信用分與信用分閾值,然后對車輛進行不同方式的處理;
所述步驟S2中構建基礎信用模型用于描述用戶停車的基本繳費行為,通過用戶所得的信用評價得分乘以該次停車付費的幣天銷毀再獲得用戶的最后信用值,其算法如下:
Wi=Ci*Di
Ri∈{-1,0,1}
i,Wi,Ci,Di∈(0,+∞)
其中Rn代表用戶的原始信用值總分,Ri為第i次停車付費時用戶所得的信用值,Wi為第i次停車付費時的幣天銷毀,Ci為第i次停車付費時的金額,Di為第i次停車付費距離上一次停車付費所積累的時間,Ri∈{-1,0,1}代表車輛逃費、車輛未產生停車費、車輛正常付費行為;
所述步驟S2中構建欠費繳納行為模型用于明確用戶欠費繳納行為,其算法如下:
W′i=C′i*D′i
R′i∈{-1,0,1}
i,W′i,C′i,D′i∈(0,+∞)
其中Rn代表用戶的原始信用值總分,R′i為第i次欠費繳納用戶所得的信用值,W′i為第i次欠費繳納時的幣天銷毀,C′i為第i次欠費繳納的金額,D′i為第i次欠費繳納產生的滯納時間,當D′i∈(0,T),則R′i=1,代表用戶在給定的滯納時間T內完成欠費繳納,屬于信用好評;當D′i∈(T,T1),則R′i=0,代表用戶沒有及時完成欠費繳納,但是未超出滯納容忍日T1,屬于信用中評;當D′i∈(T2,+∞),則R′i=-1,代表用戶沒有及時完成欠費繳納,且超出滯納容忍日T2,屬于信用差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對路內停車欠費的追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還包括:獲取車主第三方數據,根據第三方數據建立輔助因素模型作為輔助判斷,根據基礎信用模型、欠費繳納行為模型以及輔助因素模型,計算得到車主的信用分;
所述輔助因素模型的算法如下:
E=E1*S1+E2*S2+E3*S3+…+Ei*Si
S1,S2,S3,…,Si∈(0.8,1.2)
E1,E2,E3,…,Ei∈(0,1)
E1+E2+E3+…+Ei=1
其中E為加權基數,Ei為第三方數據權值,評判得分為Si,從0.8到1.2實現平均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路內停車欠費的追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用分的算法如下:
Rn'=Rn*E
其中Rn'為最終的信用總分,即原始信用分乘以加權基數E得到的輔助因素加權信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咪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咪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7033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