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69117.4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12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倩;劉園園;姚飛翔;陳雁;覃信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61K36/8984;A61P1/14;A61P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5300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養心 夏季 中藥 養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陳皮10?30份、烏梅10?30份、百合10?30份、麥冬10?30份、石斛10?30份、荷葉10?30份、桑椹10?30份。將陳皮、烏梅、百合、麥冬、石斛、荷葉、桑椹按照重量份分別稱取后混合,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5?25分鐘,去渣取汁,即得。本發明的健脾養心中藥養生茶,每日1劑,水煎茶飲,適合夏季服用,老少皆宜,其制法簡單,價格低廉;為純中草藥配方,其有輕微中藥香味,無任何毒副作用,益氣養陰、健脾養心效果明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
背景技術
“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因此夏季養生的重點在于養心,在于精神調攝,保持愉悅而穩定的情緒,勿要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黃帝內經》:“火熱為夏,內應于心,心主血,藏神”,所以夏季養生的要點在于溫補陽氣、養心。
長夏,即從夏天生長出來。夏為火,火生土,故長夏屬土,主脾胃。長夏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惡濕胃惡燥,濕又有黏滯之性,故長夏多患脾胃病,脾臟升清降濁功能減低,出現食欲不振、乏力、腹瀉等癥狀;長夏又是濕熱多雨的季節,濕與熱夾雜,故長夏調養之法宜清熱祛濕,健脾和胃。
基于夏季養生特點,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夏季飲用的中藥養生茶,具有益氣養陰、健脾養心功效,既可以生津止渴,又可以健脾養心,老少皆宜,其制法簡單,價格低廉,老少均宜飲用。本發明中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烏梅生津止渴;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荷葉清熱解暑;桑椹補血滋陰,生津潤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暑、氣養陰、健脾養心功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陳皮10-30份、烏梅10-30份、百合10-30份、麥冬10-30份、石斛10-30份、荷葉10-30份、桑椹10-30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陳皮15-25份、烏梅15-25份、百合15-25份、麥冬15-25份、石斛15-25份、荷葉15-25份、桑椹15-25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陳皮18-22份、烏梅18-22份、百合18-22份、麥冬18-22份、石斛18-22份、荷葉18-22份、桑椹18-22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陳皮20份、烏梅20份、百合20份、麥冬20份、石斛20份、荷葉20份、桑椹20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健脾養心的夏季中藥養生茶,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陳皮、烏梅、百合、麥冬、石斛、荷葉、桑椹按照重量份分別稱取后混合,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5-25分鐘,去渣取汁,即得。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水的加入量為原料總重量的4-12倍。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文火煎煮20分鐘。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治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烏梅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
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691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