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強降粘型聚羧酸塑化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68366.1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73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6 |
| 發明(設計)人: | 郭鑫祺;官夢芹;蔣卓君;李祥河;陳曉彬;林添興;麻秀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283/06 | 分類號: | C08F283/06;C08F230/08;C08F222/06;C08F222/02;C08F220/06;C08F220/20;C08F230/02;C08F222/38;C08F220/58;C04B24/26;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姜謐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強 降粘型聚 羧酸 塑化劑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強降粘型聚羧酸塑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酰化反應;(2)酯化反應;(3)單體共混;(4)共聚反應;(5)中和反應。本發明的制備方法通過將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和醇胺酰化,制備出具備酰胺基團的不飽和單體,再將不飽和羥基酯、化合物A酯化,制備出同時具備磷酸基、酯基、氨基的不飽和單體,最后與酰化時過量的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酯化時過量的不飽和羥基酯、不飽和含硅小單體共聚合成,在本產品分子結構中引入了酰胺、羧基、磷酸基、氨基、硅氧基、酯基、羥基基團,在各種基團的協同作用下,使得本發明的聚羧酸塑化劑具有較高的減水率、優異的保坍性以及低敏感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外加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增強降粘型聚羧酸塑化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不斷拓寬自身的生存空間。人們正不斷向高空、地底和海洋進行開發,形成了現代建筑物更趨向于高層化、輕量化和大跨度化的趨勢。這些都要求混凝土技術與生產工藝水平不斷的提高。與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強混凝土具有效的改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建筑成本等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粘度較高的缺點。為達到高強度的目的,用水量極低,會導致新拌混凝土的粘性較大,造成泵送難度大,泵送事故頻發。因此超高強混凝土的高粘度問題在我國泵送施工中顯得尤為嚴重。所以研究開發高強降粘型混凝土具有重大的意義。
影響混凝土粘度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水灰比、摻合料的種類及用量、砂率、砂的種類(形貌)及級配、石子的形貌及級配、砂石含泥量及含粉量、外加劑的種類及用量等都會影響混凝土的粘度。目前高強混凝土的降粘方法主要采用提高塑化劑摻量、優質的礦物摻和料和優化顆粒級配來達到。但提高塑化劑摻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初始流動性,易導致混凝土在后期出現離析、泌水等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控制高強混凝土在施工期間保持良好的塑性粘度,有合適的工作性,并且不導致離析、泌水等,能夠保證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和后期強度,對于實際工程的施工十分有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增強降粘型聚羧酸塑化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增強降粘型聚羧酸塑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酰化反應:將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醇胺、阻聚劑和催化劑混合,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60~92℃保溫反應1~6h,期間用抽真空或通氮氣帶水的方法除去水,反應結束后降至室溫,得到含有酰化產物和未反應的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的第一混合物,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醇胺的摩爾比為2~13∶1,催化劑的用量為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和醇胺總質量的0.2~4.2%,阻聚劑用量為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和醇胺總質量的總質量的0.1~3.0%;上述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酐為馬來酸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馬酸和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種,上述醇胺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科之杰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683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油滴唐鈞釉及使用其制備鈞瓷的工藝
- 下一篇:一種相控陣雷達通用校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