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遮光泡棉膠帶、其制備方法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66374.2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43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長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7/38 | 分類號: | C09J7/38;C09J7/25;C09J7/40;C08J9/10;C08L23/06;C08L75/04;C08K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韓建偉;謝湘寧 |
| 地址: | 21563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遮光 膠帶 制備 方法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遮光泡棉膠帶、其制備方法及電子設備。該遮光泡棉膠帶包括遮光膠帶層、第一壓敏膠層和泡棉層,遮光膠帶層的一側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微結構,第一壓敏膠層設置在遮光膠帶層的遠離微結構一側的表面,泡棉層設置在第一壓敏膠層遠離遮光膠帶層一側的表面。由于上述遮光泡棉膠帶具有多個微結構,因而遮光泡棉膠帶的使用過程中,入射光從第一壓敏膠層上具有微結構的一側射入,借助于微結構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其能夠抑制上述入射光透過遮光泡棉膠帶進入顯示屏,從而實現提高顯示屏對比度的效果。同時相比于現有的遮光膠帶,本申請提供的遮光泡棉膠帶還具有易于粘貼且重工性好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OLED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遮光泡棉膠帶、其制備方法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OLED技術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手機顯示領域,且OLED技術在手機中的滲透逐年增加。在OLED(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手機的基底層通常為玻璃或者PI(聚酰亞胺),這存在漏光的風險。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在設計過程中,通常會在顯示屏后面增加一層遮光膠帶,以增加屏幕的對比度。目前的遮光膠帶的制備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式為通過在黑色聚乙烯膜上涂布壓敏膠的方法制得,然后將上述遮光膠帶貼在OLED屏幕后面;另一種方式是在透明聚乙烯膜上涂布黑色油墨,然后在上述聚乙烯膜上涂布壓敏膠,并貼在OLED屏幕后面。但是出于對手機厚度的考慮,遮光膠帶中采用的聚乙烯膜的厚度較薄,因而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方式制得的遮光膠帶,仍有部分光線透過顯示屏,從而導致顯示屏的對比度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遮光泡棉膠帶、其制備方法及電子設備,以解決現有的OLED屏幕中泡棉膠帶的遮光效果較差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遮光泡棉膠帶,遮光泡棉膠帶包括:遮光膠帶層,遮光膠帶層的一側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微結構;第一壓敏膠層,第一壓敏膠層設置在遮光膠帶層的遠離微結構一側的表面;及泡棉層,泡棉層設置在第一壓敏膠層遠離遮光膠帶層一側的表面。
進一步地,遮光膠帶層包括:第二壓敏膠層,第二壓敏膠層的一側表面設置有多個微結構;及基材層,基材層設置在第二壓敏膠層的靠近第一壓敏膠層的一側。
進一步地,微結構為弧形槽或柱棱鏡;優選地,在垂直于遮光膠帶層的方向上,微結構的高度為8~12μm。
進一步地,微結構在第一壓敏膠層的表面上呈陣列排布。
進一步地,泡棉層由發泡母料、助劑母料和聚乙烯經輻照交聯制備得到;其中,發泡母料由熱塑性聚氨酯和聚乙烯制備得到;助劑母料由聚乙烯、阻抗增強助劑和發泡劑制備得到;優選地,阻抗增強助劑包括活性炭、石墨、石墨烯和碳納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形成泡棉層的方法包括:聚乙烯顆粒包括聚乙烯顆粒A和聚乙烯顆粒C;將聚乙烯顆粒A與聚氨酯顆粒進行第一混煉過程,得到發泡母粒;將發泡母粒和聚乙烯顆粒C進行共混,制得母片;將母片通過γ射線進行輻照,制得泡棉;及將泡棉貼合在基材層的遠離第一壓敏膠層的一側,形成泡棉層;
進一步地,形成母片的方法還包括:聚乙烯顆粒還包括聚乙烯顆粒B;將聚乙烯顆粒B、阻抗增強助劑及發泡劑進行第二混煉過程,得到助劑母粒;將發泡母粒、助劑母粒及聚乙烯顆粒C進行共混,制得母片;優選地,阻抗增強助劑包括活性炭、石墨、石墨烯和碳納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申請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上述遮光泡棉膠帶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準備母模,母模的表面為凹凸表面;在母模的表面上涂覆壓敏膠,形成第二壓敏膠層,第二壓敏膠層與母模相接觸的表面形成有多個微結構;將第二壓敏膠層遠離母模一側的表面與基材層進行貼合,去除母模后,得到遮光膠帶層;在基材層的遠離第二壓敏膠層的一側形成泡棉層,進而形成遮光泡棉膠帶。
進一步地,在進行第二壓敏膠的涂覆步驟之前,制備方法還包括在母模的表面上涂覆離型劑,以形成離型膜層的步驟;優選地,離型劑選自硅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663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花盆
- 下一篇:一種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的實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