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自密封除油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60552.0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55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30 |
| 發明(設計)人: | 何振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振賢 |
| 主分類號: | B21B45/02 | 分類號: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紅元帥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1117 | 代理人: | 楊妙琴 |
| 地址: | 452470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密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成品管表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自密封除油器。
背景技術
從冷軋管機出來的成品管表面存在大量的潤滑油。為節約成本和保護環境,需要對成品管表面潤滑油進行回收再利用。傳統的去油方式是將收料架做成一定斜度,在收料架下方擺放接油盤。成品管軋制完成后收集到收料架中,由于存在斜度,表面的潤滑油順著斜度下流,滴于接油盤中。這種除油方式卻在以下缺點 :整個去油過程需要將成品管靜置幾個小時,且管與管接觸面容易形成虹吸效應,使去油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用來輔助去除鋼管表面油污,并且去油效率高、除油效果好的新型自密封除油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新型自密封除油器,包括上壓板和下壓板,設置在所述上壓板上的上壓塊,設置在所述下壓板上的下壓塊,以及設于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兩側居中的升降調節機構,設于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四角的豎向導向機構;所述上壓塊和下壓塊上均具有弧形的除油槽,且上壓塊上的除油槽上設置有上橡膠層,下壓塊的除油槽上設置有下橡膠層;同時上橡膠層的兩側邊具有圓弧部,下橡膠層的兩側邊具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與圓弧部相適配。
優選地,在上述新型自密封除油器中,所述升降調節機構為絲母絲杠機構,其中絲杠下端固定在下壓板上,絲杠上端由上壓板伸出,伸出末端螺紋連接有絲母。
優選地,在上述新型自密封除油器中,所述上壓板頂部居中設有下壓手柄,在絲杠上、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套裝有復位彈簧。
優選地,在上述新型自密封除油器中,所述豎向導向機構包括設于下壓板上的導向桿,相對于導向桿,在上壓板上設有導向孔,導向桿上端由導向孔伸出。
優選地,在上述新型自密封除油器中,所述導向桿伸出端上設有限位板,該限位板與導向桿為可拆卸式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新型自密封除油器中,所述限位板與導向桿為螺紋固定連接。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自密封除油器,上壓板及上壓塊、上橡膠層在升降調節機構帶動下可以實現上下移動進而實現夾緊和松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體積小。通過圓弧部和密封凸起相配合,在上橡膠層和下橡膠層配合的過程中可以使上橡膠層和下橡膠層完全貼合在管件表面,不會產生間隙,去油更徹底。 導向機構的設置則使得上下移動可靠有效,穩定性好。此外,下壓手柄的設置,則是為了便于施加壓力。復位彈簧的設置,則是在除油結束后自動上移復位,便于取出成品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新型自密封除油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僅剖視了上壓板和下壓板);
圖3為圖1中所示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僅剖視了上壓板和下壓板);
圖4為圖2或3中所示的局部Ⅰ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下壓板,11-導向桿,12-下壓塊,13-下橡膠層,14-密封凸起;20-上壓板,21-上壓塊,22-上橡膠層,23-圓弧部;30-絲杠,31-絲母;40-復位彈簧,41-下壓手柄;50-限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新型自密封除油器,包括上壓板20、下壓板10,設置在上壓板20上的上壓塊21,設置在下壓板10上的下壓塊12和絲杠30,下壓板10上設置有導向桿11等。
絲杠有兩個,沿上下壓板之間兩側居中設置。絲杠30的下端固定在下壓板10上,絲杠30上端穿過上壓板上所設通孔后,通過絲母31固定。在絲杠上、上壓板20和下壓板10之間套裝有復位彈簧40,相應的,在上壓板頂部居中設有下壓手柄41。
導向桿11有四個,沿上下壓板之間四角設置。導向桿下端固定于下壓板上,導向桿上端由上壓板上對應所設導向孔伸出,且導向桿伸出端上螺紋連接有限位板50。
上壓塊21和下壓塊12上均具有弧形的除油槽,上壓塊21上的除油槽上設置有上橡膠層22,上橡膠層22的兩側邊具有圓弧部23,下壓塊12的除油槽上設置有下橡膠層13,下橡膠層13的兩側邊具有密封凸起14,密封凸起14與所述圓弧部23相配合實現自密封。而且,自密封配合的密封凸起和圓弧部對應設于橡膠層側邊的內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振賢,未經何振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605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