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60270.0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476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馮子文;梁麗珍;鄭賓國;李慶召;吳靜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盛世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時立新;張麗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力 濱河 水生 保持 凈化 處理 系統 | ||
1.一種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包括設于景觀河道橡膠壩或液壓壩上游河岸的橫向引水槽,其特征是:橫向引水槽的入口處從左至右依次設有格柵和閘閥,橫向引水槽的末端垂直設有豎向引水槽,豎向引水槽的左側壁為第一配水花墻,豎向引水槽的右側壁為第二配水花墻,第一配水花墻和河道之間設有若干景觀單元,每個景觀單元的第一配水花墻和左側壁的頂部分別設有若干第一溢流孔,第二配水花墻的右側平行設有第三配水花墻,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之間形成碎石過濾帶,碎石過濾帶被分割成和景觀單元相對應的碎石過濾單元,每個碎石過濾單元的第二配水花墻的頂部設有第二溢流孔,第三配水花墻的右側設有若干和碎石過濾單元相對應的沉淀槽,相鄰沉淀槽用隔墻隔開,每個沉淀槽內的第三配水花墻和隔墻的頂部分別設有溢流口,引水槽、碎石過濾單元和沉淀槽的頂部鋪設有防腐木棧道;所述景觀單元種植水生植物或者設置觀景臺;所述景觀單元種植水生植物時,該景觀單元的底部為頁巖陶粒填料層,該景觀單元靠近河道的一端設有緩沖井,緩沖井和河道之間的墻壁的中部設有用于將緩沖井內多余的水排入河道中的出水管,緩沖井內設有液位控制器,頁巖陶粒填料層內靠近河道的一端埋設有和河道平行的集水管,集水管和液位控制器通過管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頁巖陶粒填料層中填料粒徑為30mm,孔隙率30~35%,填料高度1~1.5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緩沖井位于集水管的中垂線上且所述集水管兩側的下部交錯設有進水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配水花墻、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內分別預埋若干排UPVC管,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內預埋的UPVC管數量相同,第一配水花墻內預埋的UPVC管數量大于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內預埋的UPVC管數量,UPVC管兩端和墻面平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配水花墻的厚度為200m厚,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的厚度為200m厚,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的間距為0.5m。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配水花墻、第二配水花墻和第三配水花墻內預埋的相鄰橫排UPVC管交錯排列。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橫向引水槽和豎向引水槽的寬度均為1m,所述橫向引水槽和豎向引水槽的深度均為1m,且豎向引水槽沿河流方向傾斜向下,且傾斜坡度為0.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濱河水生態保持凈化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碎石過濾單元內碎石的直徑為30-50mm,碎石填充的深度為0.5~0.8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盛世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盛世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6027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