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PFC恒流驅動電源電路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57618.0 | 申請日: | 201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377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陸亞麗;倪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麗安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45/345 | 分類號: | H05B45/34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毛翔威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pfc 驅動 電源 電路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智能PFC恒流驅動電源電路,包括交流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PFC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高頻變壓器(T1)、輸出濾波單元(3)以及輸出單元(4),所述PFC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通過一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與外圍電路連接并通過一場效應管(Q1)與高頻變壓器(T1)連接,所述輸出濾波單元(3)的輸出通過第四電感(L4)與輸出單元(4)連接,輸出濾波單元(3)中的輸出端通過一恒流輸出采樣單元(5)與PFC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連接,一旦輸出過流時立即將信號發送給PFC功率因數校正單元(2)最終控制輸出電流處于恒流狀態,所述輸出單元(4)通過二級保護電路(6)將輸出信號反饋給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供電端控制輸出電流穩定,其特征是:還包括實現控制輸入端接通和關閉的開關電路(13)、實現亮度檢測的亮度感應裝置(11)、實現人體紅外感應檢測的紅外感應裝置(10)、獲取當前時間的時區獲取單元(9)、獲取輸出電流信號并通過信號采樣電路(8)連接AD轉換模塊(15)最終獲得采樣信號的采樣單元、計時器(14)以及單片機(12),所述的單片機(12)均與開關電路(13)、AD轉換模塊(15)、亮度感應裝置(11)、紅外感應裝置(10)、時區獲取單元(9)和計時器(14)連接,實現當亮度過低、當前時間晚于預設值以及能夠感應人體信號后立即開啟開關電路(13),使得交流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與市電連接進行供電,同時當輸出采樣信號大于預設值且超過預設時間,立即關閉開關電路(13)使市電斷電;所述的開關電路(13)包括繼電器、第三十四三極管(Q34)、第一一一電阻(R111)和+5V供電電壓,所述+5V供電電壓連接繼電器的線圈(J1)的一端,繼電器的線圈(J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十四三極管(Q34)的集電極,第三十四三極管(Q34)的基極通過第一一一電阻(R111)連接單片機(12),第三十四三極管(Q34)的發射極接地,繼電器的常開開關(K1)串聯在市電與交流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的輸入端上,在繼電器的常開開關(K1)上并聯有用于檢測的按鈕開關(S1);紅外感應裝置(10)采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構成的紅外感應電路;所述的時區獲取單元(9)是通過網絡連接后與服務器的時間進行同步的過程;所述二級保護電路(6)包括第一線性光耦(U4)、第十六A電阻(R16A)、第十六B電阻(R16B)、第十六C電阻(R16C)、第十六D電阻(R16D)和第三三極管(Q3),其中,所述的第十六D電阻(R16D)的一端連接輸出單元(4)的正極(Vo+),第十六D電阻(R16D)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線性光耦(U4)的發光二極管正極端,第一線性光耦(U4)的發光二極管負極端連接輸出單元(4)的負極(Vo-),第一線性光耦(U4)的輸出兩個端之間連接有第一一一電容(C111),第一一一電容(C111)的一端連接第三三極管(Q3)的基極,第一一一電容(C1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通過第十六B電阻(R16B)連接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VCC端,第三三極管(Q3)的集電極與基極之間連接第十六A電阻(R16A),第三三極管(Q3)的發射極接地,第三三極管(Q3)的基極與地之間連接第十六C電阻(R16C),所述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與外圍電路的具體電路連接結構如下:所述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是型號為L6562,且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GD腳通過第十七電阻(R17)連接場效應管(Q1)的G腳,場效應管(Q1)的S腳通過第二十電阻(R20)接地,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GS端通過第十九電阻(R19)連接場效應管(Q1)的S腳,場效應管(Q1)的S腳與第十九電阻(R19)的公共端與場效應管(Q1)的G腳之間連接有第十八電阻(R18),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GS端與地之間連接有第十七電容(C17),所述第十七電容(C17)與第十九電阻(R19)的公共端通過第五十電阻(R50)連接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的輸出正極端E,第十七電阻(R17)上并聯有正極連接場效應管(Q1)的第十四二極管(D14),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ZCD端與地之間連接有第十六電容(C16),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ZCD端通過第十六電阻(R16)連接高頻變壓器(T1)的6腳,場效應管(Q1)的D腳連接高頻變壓器(T1)的3腳,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COMP腳與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INV之間連接有串聯的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八電阻(R8),且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八電阻(R8)上并聯有第十四電容(C14),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INV腳與地之間串聯有第九電阻(R9)和第十電阻(R10),在第十電阻(R10)上并聯有第十八電容(C18),第十電阻(R10)與第九電阻(R9)的公共端連接恒流輸出采樣單元(5)的反饋端,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MULT腳通過串聯的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連接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的輸出正極端E,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INV腳通過串聯的第四二極管(D4)、第十二電阻(R12)接地,第四二極管(D4)、第十二電阻(R12)的公共端通過串聯的第十一電阻(R11)和第二二極管(D2)連接高頻變壓器(T1)的6腳,且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高頻變壓器(T1)的6腳,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還通過第十三電阻(R13)連接第二NPN三極管(Q2)的集電極,第二NPN三極管(Q2)的發射極通過串聯的第三二極管(D3)以及第三電容(C3)接地,第二NPN三極管(Q2)的基極通過第一穩壓二極管(ZD1)接地,第二NPN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地之間連接有第二電容(C2),第二NPN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第二NPN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有第十四電阻(R14),場效應管(Q1)的D腳與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的輸出正極端E之間串聯有第一二極管(D1)和第十五電容(C15),第十五電容(C15)上并聯有由兩組分別用兩個電阻并聯后再串聯的支路,高頻變壓器(T1)的1腳與輸入整流濾波單元(1)的輸出正極端E連接,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MULT腳與地之間連接有由第五電阻(R5)、第十一電容(C11)、第二穩壓管(ZD4)并聯構成的電路,第三二極管(D3)以及第三電容(C3)的公共端接供電電壓VCC1,PFC功率因數調節芯片(U1)的8腳接供電電壓VCC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麗安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寧波麗安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5761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