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布料染色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51018.3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48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孫文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高新區盛文途紡織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B3/10 | 分類號: | D06B3/10;D06B23/04;D06P1/673;D06P1/651;D06P1/5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楊柳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布料 染色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布料染印領域,具體涉及布料染色工藝。
背景技術
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各種顏色的衣物都是通過對單一色彩的布料進行染色得到的,染布的方式通常采用手工染布,主要經過浸染、晾曬、碾布等步驟,其中在浸染的過程中需要將布料放置在染料缸內用手揉搓一段時間,使染料充分浸潤布料;然后將染色后的布料擰干,架在晾曬架上進行晾曬;晾曬的過程中需要人工將布料碾平整,確保晾干后的布料沒有褶皺。但是在上述步驟中存在一個問題:為了使布料充分浸潤上染料,需要對布料進行揉搓,同時方便晾曬需要擰干布料,程序較為繁雜;而且在揉搓和擰干布料的過程中會加重布料的褶皺程度,會增加后續的碾布時間和碾布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化染料工序且防止布料褶皺的染布工藝。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布料染色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準備一種染料備用,該染料包括云母粉11-12份,甲基丙烯酸丁酯22-27份,三氯化鈣15-38份,丙酮21-28份,氫氧化鉀22-26份,聚乙二酸脂肪酸酯23-27份,余量為水;
步驟2:準備用于盛放步驟1所述染料的染料缸、用于浸潤布料的浸潤機構、用于拉動布料移動的起料機構、晾曬布料的晾曬架,其中浸潤機構包括轉動單元、擺動單元和支撐夾持單元;
步驟3:布料與起料機構連接后將布料投入染料缸浸潤一段時間,在步驟2中所述轉動單元、擺動單元和支撐夾持單元的配合下對布料進行浸潤;
步驟4:起料機構拉動布料移動,在步驟2中所述轉動單元、擺動單元和支撐夾持單元的配合下對布料進行擰干、碾平;
步驟5:起料機構拉動布料繼續移動,將布料晾掛在步驟1中所述晾曬架上。
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通過轉動單元、擺動單元、支撐夾持單元和起料機構配合,實現布料在染料缸內不斷擺動的過程中實現充分浸染,同時不會產生揉搓時的褶皺,而且布料不斷擺動的過程中提高染料的流動性,有效防止染料沉淀;同時在起料機構拉動布料移動的過程中,轉動單元、擺動單元和支撐夾持單元配合抖動布料,一方面對布料進行整理,另一方面和染料配合,促進布料染色速度;同時在布料經過支撐夾持單元的時候,一方面對布料進行擠壓,將布料上的水去除,另一方面對布料進行碾平,減省后續晾曬過程中的碾布程序;而且當布料在起料機構作用下經過晾曬架時實現布料的自動晾掛,降低人工的工作量。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染料中云母粉為12份,甲基丙烯酸丁酯為24份,三氯化鈣為28份,丙酮為25份,氫氧化鉀為24份,聚乙二酸脂肪酸酯為25份,余量為水。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該配比的染料染色速度更快,布料更容易吸收染料。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染料還包括偶氮二甲酰胺15份。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偶氮二甲酰胺可以增加布料的彈性,保證加工后的質量。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染料還包括聚丙烯酰胺15份。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聚丙烯酰胺可以吸附染料中的懸浮顆粒,使染色后的布料更加細膩。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染料還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5份。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十二烷基苯磺酸納能夠吸附顆粒污垢、蛋白污垢和油性污垢,提高布料的耐臟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布料染色工藝所采用布料染色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染料缸1、晾曬架2、起料繩3、起料桿4、電機5、纏繞輥6、一號錐齒輪7、二號錐齒輪8、一號齒輪9、二號齒輪10、轉動桿11、轉動塊12、連接桿13、擺動箱14、擺動桿15、支撐板16、夾持輥17、支撐桿18、凹槽19、滾輪20、布料21。
布料染色工藝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準備一種染料,包括云母粉為12份,甲基丙烯酸丁酯為24份,三氯化鈣為28份,丙酮為25份,氫氧化鉀為24份,聚乙二酸脂肪酸酯為25份,偶氮二甲酰胺15份,聚丙烯酰胺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5份,余量為水,混合均勻后備用;
步驟2:準備如圖1所示的布料染色裝置,包括染料缸1、浸潤機構、起料機構和晾曬架2。起料機構包括起料繩3和起料桿4,起料繩3左端和起料桿4中部固定連接,起料桿4兩端均固定有棉線,棉線上連接有縫織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高新區盛文途紡織品有限公司,未經寧波高新區盛文途紡織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5101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紡織面料加工設備
- 下一篇:純棉多層提花面料的連續加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