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處理厭氧消化污泥復合微生物菌液及生物瀝浸新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449769.1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35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周立祥;李浙英;顏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貝克特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4 | 分類號: | C02F11/04;C02F3/28;C02F11/122;C12N1/20;C12N1/16;C12N1/36;C12R1/84;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江蘇瑞途律師事務所 32346 | 代理人: | 蔣海軍 |
| 地址: | 211505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消化 污泥 復合 微生物 生物 新方法 | ||
1.一種厭氧消化污泥的生物瀝浸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復合微生物菌液培養(yǎng)
將從污泥中分離出的氧化亞鐵硫桿菌LX5、氧化硫硫桿菌TS6、博德特氏菌ZW2、畢赤酵母D13分別接種至各自培養(yǎng)基中,然后置于23~28℃、180~200rpm往復式搖床中振蕩擴繁培養(yǎng),直至菌體細胞數(shù)量達到108個/mL;然后將氧化亞鐵硫桿菌LX5、氧化硫硫桿菌TS6、博德特氏菌ZW2、畢赤酵母D13培養(yǎng)液按體積比(1~3):(2~5):(1~3):(1~3)混合獲得復合微生物菌液;
(2)復合微生物菌液馴化
將復合微生物菌液接種至厭氧消化污泥體系中,投加微生物營養(yǎng)菌劑,在23~28℃、曝氣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馴化,直至污泥體系pH降至3.0停止培養(yǎng)獲得首批酸化污泥;然后將首批酸化污泥再接種至新鮮的厭氧消化污泥,投加微生物營養(yǎng)菌劑,在23~28℃、曝氣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馴化,直至污泥體系pH降至3.0停止培養(yǎng);重復上述過程對復合微生物菌液進行馴化;
(3)生物瀝浸調(diào)理
將馴化的復合微生物菌液與厭氧消化污泥按體積比1:(5~10)進行混合至生物瀝浸反應器中,加入微生物營養(yǎng)菌劑,在23~28℃、曝氣、攪拌條件下生物瀝浸12~24h,得到生物瀝浸污泥;所述的微生物營養(yǎng)菌劑是采用高營養(yǎng)物質(zhì)為原料,經(jīng)微生物發(fā)酵后壓濾脫水后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主要營養(yǎng)元素包含N、P、K及Fe、Zn、Mn微量元素;微生物營養(yǎng)菌劑投加體積為厭氧消化污泥的2~5%;
(4)壓濾脫水
將生物瀝浸調(diào)理后的污泥在板框壓濾機下直接壓濾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含水率低于60%的污泥泥餅。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消化污泥的生物瀝浸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亞鐵硫桿菌LX5培養(yǎng)基g/L:(NH4)2SO4 3.5,KCl 0.119,K2HPO4 0.58,Ca(NO3)2·4H2O 0.168,MgSO4·7H2O 4.42,用10N H2SO4調(diào)pH至2.5;氧化硫硫桿菌TS6培養(yǎng)基g/L:(NH4)2SO40.4,KH2PO4 3.0,MgSO4·7H2O 0.5,CaCl2·2H2O 0.25,硫粉10;博德特氏菌ZW2培養(yǎng)基g/L:(NH4)2SO4 0.3,CaCl2·2H2O 0.3,KCl 0.5,ZnSO4 0.3,MnSO4 0.23;畢赤酵母D13培養(yǎng)基g/L:土豆粉200,葡萄糖20,用10N H2SO4調(diào)pH至2.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消化污泥的生物瀝浸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復合微生物菌液按厭氧消化污泥體積的1~10%進行接種;步驟(2)中重復上述過程3-5次對復合微生物菌液進行馴化。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厭氧消化污泥的生物瀝浸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條件是指曝氣量控制在3~6m3/(h·m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厭氧消化污泥的生物瀝浸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厭氧消化污泥含水率控制在98%以上。
6.一種處理厭氧消化污泥的復合微生物菌液,其特征在于,由氧化亞鐵硫桿菌LX5、氧化硫硫桿菌TS6、博德特氏菌ZW2、畢赤酵母D13復合組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處理厭氧消化污泥的復合微生物菌液,其特征在于,氧化亞鐵硫桿菌LX5、氧化硫硫桿菌TS6、博德特氏菌ZW2、畢赤酵母D13的菌體數(shù)量比例為(1~3):(2~5):(1~3):(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貝克特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京貝克特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976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