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49327.7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67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靳鳳英;臧甲忠;劉艷;范景新;李健;于海斌;李濱;趙闖;馬明超;王夢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31/18 | 分類號: | B01J31/18;B01J27/188;B01J27/19;B01J23/30;B01J37/34;B01J37/10;C10G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31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級 分子篩 雜多 烷基化 脫硫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其特征在于,由雜多酸和多級孔分子篩組成,其中所述多級孔分子篩的SiO2/Al2O3摩爾比10~60,比表面積200~700 m2/g,孔體積為0.3~0.8 cm3/g;所述的雜多酸為水熱分散法微波輔助原位合成雜多酸;按多級孔分子篩質量100%計,雜多酸質量百分含量為5~40%;
所述的催化劑由以下步驟制備得到:
(1)多級孔分子篩載體的制備:將分子篩與酸和銨鹽的水溶液混合,于室溫下處理6~24 h,經過濾、洗滌、干燥、焙燒,制得酸處理分子篩;將酸處理分子篩與堿溶液混合,置于晶化合成釜中,在50~200℃ 下處理3~72 h,將所得產物過濾、洗滌、干燥、焙燒,得到多級孔分子篩;
(2)負載雜多酸:將多級孔分子篩與金屬酸鹽和磷酸鹽水溶液混合,調節pH調至1,置于晶化釜中于60~180℃ 下處理3~48 h,所得固體在微波場下處理5~120 min,迅速除去殘留水分,干燥,焙燒,得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催化劑;
所述的分子篩與酸和銨鹽水溶液的固液比為1:5~1:20,其中所述的酸和銨鹽水溶液濃度為0.6~2.5 mol/L,酸與銨鹽的摩爾比為0.5~2;
所述的金屬酸鹽與磷酸鹽重量比為5~15:1,金屬酸鹽和磷酸鹽與水的體積比為1:5~20;
所述的金屬酸鹽為鎢酸鹽、鉬酸鹽和硅酸鹽中一種或幾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其特征是,所述多級孔分子篩為Y、USY、β和MOR分子篩中的一種或幾種經酸堿水熱處理制備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多級孔分子篩載體的制備:將分子篩與酸和銨鹽的水溶液混合,于室溫下處理6~24 h,經過濾、洗滌、干燥、焙燒,制得酸處理分子篩;將酸處理分子篩與堿溶液混合,置于晶化合成釜中,在50~200℃ 下處理3~72 h,將所得產物過濾、洗滌、干燥、焙燒,得到多級孔分子篩;
(2)負載雜多酸:將多級孔分子篩與金屬酸鹽和磷酸鹽水溶液混合,調節pH調至1,置于晶化釜中于60~180℃ 下處理3~48 h,所得固體在微波場下處理5~120 min,迅速除去殘留水分,干燥,焙燒,得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催化劑;
所述的分子篩與酸和銨鹽水溶液的固液比為1:5~1:20,其中所述的酸和銨鹽水溶液濃度為0.6~2.5 mol/L,酸與銨鹽的摩爾比為0.5~2;
所述的金屬酸鹽與磷酸鹽重量比為5~15:1,金屬酸鹽和磷酸鹽與水的體積比為1:5~20;
所述的金屬酸鹽為鎢酸鹽、鉬酸鹽和硅酸鹽中一種或幾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為鹽酸、硝酸、硫酸和磷酸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銨鹽為硝酸銨、硫酸銨和氯化銨中的一種或幾種。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篩與堿溶液的固液比為1:3~1:20。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堿溶液為氨水、乙胺、乙醇胺、乙二胺、三乙胺、丁胺、四甲基氫氧化銨、四乙基氫氧化銨和四丙基氫氧化銨中的一種或幾種。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級孔分子篩擔載雜多酸烷基化脫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鹽為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銨、磷酸氫二納、磷酸二氫納、磷酸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鉀中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9327.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