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特性粘數PET固相聚合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46799.7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44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施文東;祝建勛;黃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3/91 | 分類號: | C08G63/91;D01F6/62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張加寬 |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特性 pet 固相聚合 工藝 | ||
一種高特性粘數PET固相聚合工藝,步驟如下:S1.將回收后的PET原料進行預處理,然后進行熔化,得到回收PET熔體;S2.將回收PET熔體送入圓盤轉子式反應器或籠式反應器,升溫使PET碎料熔化,得到PET熔體,再投入增粘成核劑,攪拌均勻,溫度240?260攝氏度,充氮氣保溫增粘40分鐘;S3.將增粘聚合后的回收PET熔體進行造粒,得到再生PET顆粒,即可用于紡絲工序。本發明以回收聚酯瓶片或回收純聚酯纖維為原料,經增粘、固相聚合制備高特性粘數的聚酯,制成的產品具備初始模量高、熱收縮率低、耐疲勞、耐水等優異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資源再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特性粘數PET固相聚合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聚酯產業的迅速發展,聚酯產業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原料的來源和廢料的處理問題。尋找新的可利用的原料資源,同時如何有效的利用聚酯廢舊料已成為各國面臨的一項戰略目標。
利用回收聚酯瓶片生產再生纖維是我國目前聚酯回收再利用的主要途徑,然而這些纖維主要是一些低端的棉型、填充型產品,由于產能的擴大以及同質化嚴重,再生纖維企業處于微利狀態。因此再生纖維的高端化、差別化就顯得很有必要。目前,國內雖然有許多機構和企業對回收聚酯再生紡絲工藝進行了相關研究,但我國回收聚酯的再生工業長絲的產業化及其差異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生產企業的品種開發多以短纖為主,創新能力不強,品種局限性大。對回收聚酯再生工業長絲新產品開發關鍵技術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目前國內乘用車年產量達1700萬輛以上,若以保有量是產量的6倍計算,乘用車可達10000萬輛以上。乘用車基本使用性能優勢明顯的子午胎,而高模低縮型滌綸工業絲(HMLS)是子午胎的首選簾子布材料,具有伸長變形小、尺寸穩定性好、模量高、熱收縮率及滯后損失率小等特點,綜合性能優良。用高模低縮滌綸工業絲制成的輪胎耐疲勞、變形小,側向剛性比錦綸胎高,因而操縱駕駛穩定性好;耐熱性、熱老化性、熱穩定性和平點現象均優于錦綸胎,具有優良的乘用性能。據最新的高模低縮型滌綸工業絲國內產能的狀態統計總產能約為10萬噸,而國內的需求量超過20萬噸;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及未來人們對輪胎性能要求的提高,現行的HMLS生產企業中由于技術裝備的落后有一部分將被淘汰。實際缺口將有所放大。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兩大主要應用領域,聚酯瓶和聚酯纖維的年消費量超過2000萬噸,使用后產生的廢棄物如果不回收再利用,既嚴重污染環境,也造成資源浪費。近年來,利用廢舊PET瓶片紡制再生滌綸短纖的技術已相當成熟,紡制長絲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完善,但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底端領域,附加值有限,企業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經營狀態,生產積極性有限。
本申請以回收聚酯瓶片或回收純聚酯纖維為原料,制備高模低縮滌綸纖維,其同時具備初始模量高、熱收縮率低、耐疲勞、耐水等優異性能。主要應用于子午胎簾子線、V形帶、膠管等汽車配件所必需的滌綸工業絲增強骨架材料。產品的技術難度大,但附加值高、市場缺口大。本申請擬開辟一條回收利用廢舊聚酯的新途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高特性粘數PET固相聚合工藝,制備的產品同時具備初始模量高、熱收縮率低、耐疲勞、耐水等優異性能。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高特性粘數PET固相聚合工藝,步驟如下:
S1.將回收后的PET原料進行預處理,然后進行熔化,得到回收PET熔體;
S2.將回收PET熔體送入圓盤轉子式反應器或籠式反應器,升溫使PET碎料熔化,得到PET熔體,再投入增粘成核劑,攪拌均勻,溫度240-260攝氏度,充氮氣保溫增粘40分鐘;
其中增粘成核劑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制成:乙二醇60%、氧化銻20%、氧化鍺20%;其中增粘成核劑的投入量占PET熔體重量的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67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