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施工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42960.3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14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丁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媛 |
| 主分類號: | B28C5/48 | 分類號: | B28C5/48;B28C5/16;B28C5/08;B28C7/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向腔 安放槽 機箱 機箱內壁 建筑施工 內筒套 轉向軸 轉動配合連接 混凝土攪拌 朝上設置 平滑配合 右側內壁 轉動配合 左側內壁 左右兩側 攪動腔 探入 尾端 馬達 伸展 | ||
一種建筑施工裝置,包括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內壁體中設置有安放槽,所述安放槽中平滑配合安裝有內筒套,所述內筒套中開端朝上設置有攪動腔,所述安放槽底端的所述機箱內壁體中分別設置有第一轉向腔、第二轉向腔以及第三轉向腔,所述第二轉向腔中轉動配合安裝有左右伸展設置的轉向軸,所述轉向軸與所述機箱轉動配合連接且左右兩側尾端分別探入所述第一轉向腔左側內壁內和第三轉向腔右側內壁內,所述第一轉向腔與所述第二轉向腔之間的所述機箱中固定安裝有馬達;本發明大大增加了混凝土攪拌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為一種建筑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建筑領域,經常使用混凝土,傳統的攪拌設備需要過多的人工參與,降低了效率,且危害人身體健康,此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攪拌的質量與效率,還具有自動排料功能,不需要人工參與,降低了有害物質危及人身體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施工裝置,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建筑施工裝置,包括機箱,所述機箱內壁體中設置有安放槽,所述安放槽中平滑配合安裝有內筒套,所述內筒套中開端朝上設置有攪動腔,所述安放槽底端的所述機箱內壁體中分別設置有第一轉向腔、第二轉向腔以及第三轉向腔,所述第二轉向腔中轉動配合安裝有左右伸展設置的轉向軸,所述轉向軸與所述機箱轉動配合連接且左右兩側尾端分別探入所述第一轉向腔左側內壁內和第三轉向腔右側內壁內,所述第一轉向腔與所述第二轉向腔之間的所述機箱中固定安裝有馬達,所述馬達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轉向軸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向腔與第三轉向腔中的所述轉向軸外表面分別固定設有有第一偏心輪與第二偏心輪,所述第二轉向腔中的所述轉向軸外表面固定設有有第一錐邊輪,所述第二轉向腔內頂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錐邊輪配合連接的第二錐邊輪,所述第二錐邊輪頂端固定設有有向上伸展并探入所述安放槽內頂壁且分別與所述機箱以及所述內筒套壁體轉動配合連接的轉向柱,所述安放槽中的所述轉向柱左右兩側固定設有有多組攪動槳,所述內筒套右下側的所述機箱中設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內底壁設置有封堵閥,所述封堵閥頂端安裝有互通所述攪動腔的空管,所述封堵閥底端設置有第一排放槽,所述第一排放槽底部的右側端互通設有第二排放槽,所述第二排放槽右側伸展尾端互通所述機箱外端面且固定安裝有一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槽底部的左側端設置有頂推結構,所述機箱四個角底部分別設有支柱且每個所述支柱角底部均設有防滑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頂推結構包括互通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放槽底部左側端且與所述第二排放槽截面大小一致的導滑槽,所述導滑槽頂端的所述機箱中左右伸展設有燕尾槽,所述導滑槽中平滑配合安裝有頂推板,所述頂推板頂部端面內設有一磁石,所述頂推板左側的所述導滑槽中與一頂推裝置的頂推桿固定連接,所述頂推裝置固定安裝于所述導滑槽左側內壁內,所述燕尾槽中平滑配合安裝有燕尾塊,所述燕尾塊底部端面設置有與所述磁石相互配合的鐵塊。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所述燕尾塊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放槽的寬度。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機箱頂部端面內設置有一導灌口。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安放槽左右兩側內壁內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內筒套左右兩側外端面配合連接的滑軌,所述內筒套左右兩側的頂部端與所述安放槽內頂壁配合安裝有彈性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媛,未經丁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29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材料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攪拌裝置
- 下一篇:一種改進型建筑施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