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送裝置及信號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42840.3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627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趙治磊;李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525 | 分類號: | H04B1/525;H04M11/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凱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送 裝置 信號 傳輸 方法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發送裝置及信號傳輸方法,用于減少上行信號的傳輸對下行頻帶的干擾。本申請實施例發送裝置包括:模擬前端AFE及線路驅動器LD模塊,所述AFE的輸出端與所述LD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AFE包括至少一個低通濾波器LPF,每個所述LPF設置有濾波頻點,所述AFE,用于獲取第一信號,并通過所述LPF濾除所述第一信號中高于所述濾波頻點的信號得到第二信號,所述LD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號。此外還提供了一種信號傳輸方法,可以減少上行信號的傳輸對下行頻帶的干擾。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送裝置及信號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各類型數字用戶線路(x digital subscriber line,xDSL)是在一對雙絞線上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包括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超高速數字用戶線路(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DSL)及V35等。
xDSL采用頻分復用方式進行上下行頻帶的劃分,例如,V35頻帶劃分方式如下,有三個上行頻帶US0、US1和US2,還有三個下行頻帶DS1、DS2和DS3,其中,US0對應25k-138kHz,DS1對應138k-3.75MHz,US1對應3.75M-5.2MHz,DS2對應5.2M-8.5MHz,US2對應8.5M-12MHz,DS3對應12M-35MHz,可以看出上下行頻帶相互交叉,上下行信號同時進行傳輸時,上行信號的傳輸會對下行頻帶產生額外的干擾。
上行信號在用戶終端中需要先后經過數字前端(digital front end,DFE)、模擬前端(analog front end,AFE)、線路驅動器(line driver,LD)模塊及混合(hybrid,H)電路最終傳輸至雙絞線,現有技術通常通過提升H電路抑制比來降低用戶終端上行信號的傳輸對下行頻帶的干擾,不過H電路的抑制效果受器件離散性及線纜阻抗變化影響很大,因此對干擾的抑制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送裝置及信號傳輸方法,用于減少上行信號的傳輸對下行頻帶的干擾。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發送裝置,包括模擬前端AFE及線路驅動器LD模塊,所述AFE的輸出端與所述LD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AFE包括至少一個低通濾波器LPF,每個所述LPF設置有濾波頻點;
所述AFE,用于獲取第一信號,并通過所述LPF濾除所述第一信號中高于所述濾波頻點的信號得到第二信號;
所述LD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號。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LPF可以設置為相同的濾波頻點,也可以設置為不同的濾波頻點。
結合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AFE包括第一LPF,穩定電壓源、第一運算放大器及第二運算放大器;
所述第一LPF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一開關及第二開關,所述第一開關及所述第二開關閉合用于開啟所述第一LPF,所述第一開關及所述第二開關斷開用于關閉所述第一LPF,所述第一LPF設置有第一濾波頻點;
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開關,所述第一開關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穩定電壓源;
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所述第二開關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穩定電壓源。
結合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AFE包括第二LPF、第一運算放大器及第二運算放大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28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