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41441.5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61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卜向前;齊銀;王飛;李向平;卜軍;李轉紅;楊軍俠;汪瀾;楊立安;董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6 | 分類號: | E21B43/26;E21B43/25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江琴賢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雜裂縫 壓裂施工 重復 增產 儲層改造 地層能量 滑溜水 燜井 網絡 改造 毛細管壓力 支撐方式 采收率 大排量 解堵液 剩余油 無機垢 壓裂液 補充 油井 返排 基質 擴壓 老井 滲析 小孔 地層 置換 支撐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通過在目的層段注入解堵液解除地層蠟和無機垢,再采用無支撐方式進行重復壓裂施工,擴大儲層改造體積和補充地層能量,壓裂施工完后壓裂液不返排,通過燜井擴壓,實現老井增產。本發明提供的這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一是采用“大排量、低磨阻滑溜水、無支撐”方式進行重復壓裂施工,在原有復雜裂縫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儲層改造體積,并補充地層能量;二是通過燜井,在毛細管壓力的作用下,低磨阻滑溜水與中、小孔喉或基質中的剩余油發生滲析置換,從而提高油井產量和最終采收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田勘探開發井下作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
背景技術
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普遍具有滲透性差和天然微裂縫發育的儲層特征,在壓裂施工中借鑒“體積壓裂”的理念,通過優化排量、低液體黏度等技術達到縫內凈壓力裂縫開啟條件,使得沿主裂縫壁面延伸并溝通多條次生裂縫與微裂縫,最終在地層中形成復雜裂縫網絡,從而大幅度提高壓后單井產能。致密油藏油井在體積壓裂之后的生產過程中,為了降低自然遞減,往往會采用注水井補充地層能量,但是由于致密油藏滲透性差,非均質性強,注水后水井吸水能力不強,造成油井見效緩慢或達不到均勻注水,難以建立有效的驅替系統,地層能量得不到充分補充,同時大規模“體積壓裂”形成的主裂縫和側縫溝通了天然裂縫形成復雜裂縫網絡,采用注水補充能量開發時,有造成裂縫性水淹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進一步擴大改造體積,滲吸置換中、小孔喉或基質中的剩余油,提高油井產量和最終采收率。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通過在目的層段注入解堵液解除地層蠟和無機垢,再采用無支撐方式進行重復壓裂施工,擴大儲層改造體積和補充地層能量,壓裂施工完后壓裂液不返排,通過燜井擴壓,實現老井增產。
一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準備施工材料:配制設計量的解堵液、活性水和滑溜水;
步驟2)采用無支撐方式進行重復壓裂施工:
(1)向目的層以1.0-3.0m3/min的排量注入解堵液;
(2)向目的層以4.0-8.0m3/min的排量注入活性水作為前置液;
(3)向目的層以4.0-8.0m3/min的排量注入滑溜水;
步驟3)目的層段重復壓裂施工完后,壓裂液不返排,進行井口關井,燜井20-30天。
所述解堵液為質量百分數為8-12%的有機酸水溶液。
所述滑溜水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物質組成, 0.25%的水溶性降阻劑、0.5%COP-1粘土穩定劑、0.9%的表面活性劑,其余為水。
所述活性水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物質組成,0.5%COP-1粘土穩定劑、0.9%的表面活性劑,其余為水。
用于實施過體積壓裂且產量遞減的油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的這種基于復雜裂縫網絡重復改造增產的方法,一是采用“大排量、低磨阻滑溜水、無支撐”方式進行重復壓裂施工,在原有復雜裂縫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儲層改造體積,并補充地層能量;二是通過燜井,在毛細管壓力的作用下,低磨阻滑溜水與中、小孔喉或基質中的剩余油發生滲析置換,從而提高油井產量和最終采收率。
下面將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14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