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41093.1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96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董秋月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更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43/08 | 分類號: | A01N43/08;A01P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殺蟲劑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殺蟲劑領域,具體的,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殺蟲劑組合物包括SEQ ID NO:2、4、5所示的多核苷酸序列;或在嚴格條件下與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雜交的多核苷酸序列;或與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80%以上同一性的多核苷酸序列;或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9個連續核苷酸的多核苷酸序列,其中纓翅目昆蟲害蟲攝取包含與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互補的至少一條鏈的雙鏈RNA,抑制所述纓翅目昆蟲害蟲的生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RNAi 技術下調或阻礙西花薊馬體內靶標序列的表達來抑制西花薊馬蟲害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針對農業生產中的病蟲災害,科研人員已經成功開發出了一些方法和組合物。其中,化學殺蟲劑是預防和治理病蟲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化學殺蟲劑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獲得良好效果的同時會伴有以下問題:1)化學殺蟲劑不具有靶標選擇性,應用化學殺蟲劑來控制有害昆蟲時對于非靶標生物也會造成傷害,其中不乏有益生物。2)在施用化學殺蟲劑的土壤上,通常會表現出相應時間的貧瘠狀態。3)化學殺蟲劑持續留存于環境中,降解速度慢,使得作物及環境中存在化學殺蟲劑的殘留,它們會積累于食物鏈中,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首當其沖,這些化學殺蟲劑的積累導致多種疾病被誘導發生,例如癌癥。因此人們強烈需要對環境友善的殺蟲劑用于控制或根除作物生產中的昆蟲侵害。
微生物殺蟲劑,特別是從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可以作為化學殺蟲劑的替代品,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對鱗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蟲具有一定的殺蟲活性,但是微生物殺蟲劑對于施藥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種植環境不適合這些微生物的生長,則需重復施藥,某些情況下甚至重復施用也不能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及抗蟲難度。
本領域中已報道了RNAi反義技術下調或阻礙靶標昆蟲相關基因以殺害難于在很多系統中使用,這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轉化細胞中表達的反義序列不穩定。第二,轉化細胞中表達的反義序列的不穩定性。第三,隨著不穩定性和反義序列的運送遇到的困難對于如下企圖來說也制造困難,所述企圖是:在編碼該反義序列的重組細胞內部提供能有效調節目標正義核苷酸序列表達水平的劑量。
RNA干擾或RNAi是用以在細胞或整個生物體環境下以序列特異性方式下調基因表達的一種方法,其通過特異性靶向選擇和高效mRNA遏制,可以達到定向干涉靶基因表達的目的。雖然利用RNAi技術來進行害蟲防治是本領域的已知的,但是將這種技術用作控制昆蟲侵襲措施的關鍵因素是選擇最適當的靶基因,即功能缺失導致必需生物過程嚴重破壞和/或生物體死亡的那些基因。因此,本發明將下調害蟲中的特定靶基因作為一種手段來實現控制昆蟲侵襲,特別是控制植物的昆蟲侵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即利用RNAi技術按下述方式來下調靶標序列的表達:削弱昆蟲存活、生長、繁殖、定殖特定環境和/或侵襲寄主的能力,以實現控制昆蟲侵襲及由其造成的損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殺蟲劑組合物,包括至少一種分離的多核苷酸序列,所述多核苷酸序列包括:
(a)SEQ ID NO:2、4、5所示的多核苷酸序列;或
(b)在嚴格條件下與(a)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雜交的多核苷酸序列;或
(c)與(a)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80%以上同一性的多核苷酸序列;或
(d)(a)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9個連續核苷酸的多核苷酸序列,其中纓翅目昆蟲害蟲攝取包含與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互補的至少一條鏈的雙鏈 RNA,抑制所述纓翅目昆蟲害蟲的生長;或
(e)上述(a)、(b)、(c)或(d)限定的多核苷酸序列的互補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更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更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10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