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37453.0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39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H04N5/235;H01L25/0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5238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燈 導光元件 封裝殼體 光感器 結構光投射器 電子裝置 封裝基板 紅外補光 紅外光線 輸出模組 視場角 出射 顯示屏 輸出光線 發射 封裝殼 實體區 移動地 透光 光強 封裝 承載 體內 收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機殼、輸出模組、顯示屏和光感器。輸出模組包括封裝殼體、紅外燈、導光元件和結構光投射器。封裝殼體包括封裝基板。紅外燈、導光元件和結構光投射器封裝在封裝殼體內。紅外燈和結構光投射器承載在封裝基板上。導光元件能夠移動地設置在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當導光元件位于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一視場角從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紅外補光燈或接近紅外燈;當導光元件離開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二視場角從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接近紅外燈或紅外補光燈。光感器與顯示屏的透光實體區對應,光感器用于接收入射到光感器上的光線并輸出光線的目標光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消費性電子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手機支持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多樣,手機需要設置的功能器件的種類和數量也越來越多,為了實現距離檢測、環境光檢測與用戶的面部3D特征識別等功能,需要在電子設備中配置接近傳感器、環境光傳感器、紅外光攝像頭、結構光投射器等功能器件,而為了布置眾多的功能器件,會占用手機過多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
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包括:
機殼;
輸出模組,所述輸出模組安裝在所述機殼上,所述輸出模組包括封裝殼體、紅外燈、導光元件和結構光投射器,所述封裝殼體包括封裝基板,所述紅外燈、所述導光元件和所述結構光投射器封裝在所述封裝殼體內,所述紅外燈和所述結構光投射器承載在所述封裝基板上,所述導光元件能夠移動地設置在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當所述導光元件位于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所述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一視場角從所述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紅外補光燈或接近紅外燈;當所述導光元件離開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所述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二視場角從所述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接近紅外燈或紅外補光燈;
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設置在所述機殼上,所述顯示屏形成有透光實體區并包括能夠顯示畫面的正面及與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和
光感器,所述光感器設置在所述顯示屏的所述背面所在的一側,所述光感器與所述透光實體區對應,所述光感器用于接收入射到所述光感器上的光線并輸出所述光線的目標光強。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光元件包括凸透鏡或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鏡組,當所述導光元件位于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所述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一視場角從所述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接近紅外燈;當所述導光元件離開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所述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二視場角從所述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紅外補光燈;或
所述導光元件包括凹透鏡或具有負光焦度的透鏡組,當所述導光元件位于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所述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一視場角從所述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紅外補光燈;當所述導光元件離開所述紅外燈的發光光路上時,所述紅外燈發射的紅外光線以第二視場角從所述封裝殼體出射以作為接近紅外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輸出模組還包括芯片,所述紅外燈與所述結構光投射器形成在所述芯片上。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封裝殼體還包括封裝側壁及封裝頂部,所述封裝側壁自所述封裝基板延伸并連接在所述封裝頂部與所述封裝基板之間,所述封裝頂部形成有第一出光窗口和第二出光窗口,所述第一出光窗口與所述紅外燈對應,所述第二出光窗口與所述結構光投射器對應。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輸出模組還包括金屬遮擋板,所述金屬遮擋板位于所述封裝殼體內,并位于所述紅外燈與所述結構光投射器之間。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透光的蓋板,所述機殼開設有機殼紅外通孔和機殼結構光通孔,所述紅外燈與所述機殼紅外通孔對應,所述結構光投射器與所述機殼結構光通孔對應,所述蓋板設置在所述機殼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374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輸入輸出模組和電子裝置
- 下一篇: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