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32566.1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711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聰;張文慶;李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F3/044;G06F3/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羅滿 |
| 地址: | 516600 廣東省汕***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面部 識別 模組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包括:顯示器件,在顯示器件的周邊區域設置有光點距架框;還包括:光點距架框的任意相鄰兩邊排布的紅外線發射管,以及除設置有紅外線發射管之外的其他相鄰兩邊排布的與紅外線發射管一一對應的紅外線接收管;紅外線發射管和紅外線接收管在顯示器件前方形成橫豎交叉且立體的紅外線矩陣網。本申請中設置了光點距架框、紅外線發射管和紅外線接收管,以形成紅外線矩陣網,當識別對象的面部進入紅外線矩陣網時實現紅外感光觸控,可以進行面部輪廓的識別,從3D的方位捕捉人體面部信息,以及近距離的觸控,對人們信息的安全和隱藏性起到重要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識別和觸控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觸控模組市場五彩紛呈,不同技術的觸摸屏適應不同的環境,常見的有紅外感光技術和電容式觸控技術,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紅外感光技術不會受到電容干擾的影響,而且價格相對于電容式觸控技術具有較大優勢,但壽命低;而電容式觸摸技術透光率和清晰度較高,但不穩定,成本高。
另外,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臉識別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領域中,遍及人們的生活中,例如安保、身份認證、公司簽到打卡系統、門禁系統。而目前還沒有將人臉識別應用在觸控技術領域中。
因此,如何將人臉識別應用在觸控技術領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可以進行面部輪廓的識別,以及近距離的觸控。其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包括:顯示器件,在所述顯示器件的周邊區域設置有光點距架框;還包括:
所述光點距架框的任意相鄰兩邊排布的紅外線發射管,以及除設置有所述紅外線發射管之外的其他相鄰兩邊排布的與所述紅外線發射管一一對應的紅外線接收管;
所述紅外線發射管和所述紅外線接收管在所述顯示器件前方形成橫豎交叉且立體的紅外線矩陣網。
優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中,所述紅外線發射管和所述紅外線接收管在所述光點距架框的四邊上均勻分布。
優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中,還包括:用于確定識別對象的面部輪廓信息的信號處理芯片;所述信號處理芯片分別與各所述紅外線接收管電性連接。
優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中,所述信號處理芯片具體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紅外線接收管偵測的紅外信號的信號接收單元;
用于根據各所述紅外線接收管中未偵測到紅外信號的紅外線接收管所在位置,確定發生識別對象觸控所述紅外線矩陣網中的紅外線路徑的路徑確定單元;
用于根據確定出的識別對象觸控的所述紅外線路徑,確定出各所述觸控位置坐標的坐標確定單元;
用于根據確定出的各所述觸控位置坐標,確定出識別對象的面部輪廓信息的面部識別單元。
優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中,所述顯示器件包括相互異面相交的條狀電極分別作為觸摸屏的觸控驅動線和觸控感應線;所述觸控驅動線和所述觸控感應線在異面相交處形成感應電容。
優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中,所述觸控驅動線和所述觸控感應線分別與所述信號處理芯片電性連接;
所述信號處理芯片具體還包括:用于通過檢測所述感應電容的變化以判斷觸控位置的第一判斷單元。
優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面部識別的觸控模組中,所述顯示器件包括多個同層設置的自電容觸控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信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325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