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31989.1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6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閆笑寒;范玉軍;肖敬成;李星辰;李闖;諶嘉偉;朱濤;王子強;賀金紅;王洪昌;申永濤;李文煒;張弘;王晨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國纜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8 | 分類號: | G01M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李峰 |
| 地址: | 200444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電纜 終端 壓力 泄露 真空 測試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終端檢測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電線電纜行業是我國第二大行業,僅次于汽車行業,我國電纜生產量目前排列世界第一,伴隨著中國電纜行業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投身到電纜生產領域中,則進一步推動了電纜生產設備的發展,電纜硫化生產線為當今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設備模式,其每一道工序對應的設備運作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產線得出的電纜產品質量和效率。
電纜終端被要求做壓力泄露試驗和真空漏增試驗。根據GB/T11017.3中規定,在做壓力泄露試驗時,要對試品施加表壓為250±10kPa的氣壓,任選浸水檢驗或密封面上涂肥皂液檢驗觀察是否有氣體逸出,或施加相同水壓,在密封面上涂白堊粉觀察是否有水滲出跡象。目前,壓力泄露試驗的試驗方法以GB/T11017.3中提出的試驗方法為主,但在實際運用中,因為人為的操作和肉眼觀察很難提供比較準確的判斷。為了使試驗效果真實可靠,需要提供準確的數據來進行說明。此外,在真空漏增試驗中,需用真空計來進行測量計算,測試步驟繁瑣,數據不夠準確。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設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與壓力表連接,所述第二管口與球閥連接,所述球閥與空壓機/真空泵連接,所述第三管口與設備接頭連接,所述設備接頭與電纜終端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二管口通過第一連接管與球閥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管口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球閥螺紋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三管口與設備接頭之間還設有第二連接管和螺母連接管接頭,所述第二連接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三管口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螺母連接管接頭螺紋連接,所述螺母連接管接頭與所述設備接頭連接。
優選地,所述球閥通過快速接頭與所述空壓機/真空泵連接。
本發明要解決的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方法,利用所述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包括如下步驟:
S1、壓力泄露測試:將所述球閥與空壓機連接,啟動空壓機,向電纜終端打入氣體,待壓力表的數值在240~260kPa之間,關閉球閥,記錄壓力表的當前值P1,保持60min,重新記錄壓力表的當前值P2,如果P2<P1,判定電纜終端密封性能不合格,如果P2=P1,判定電纜終端密封性能合格;
S2、真空漏增測試:將所述球閥與真空泵連接,啟動真空泵進行抽真空,待壓力表的數值P3顯示為10kPa時,關閉球閥,保持60min,重新讀取壓力表的數值P4,如果P4>20kPa,判定電纜終端密封性能不合格,如果P4≤20kPa,判定電纜終端密封性能合格。
如上所述,本發明涉及的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合并了壓力泄露試驗和真空漏增試驗,試驗過程簡單高效,解決了壓力泄露試驗和真空漏增試驗試驗步驟繁瑣且無數據支撐的問題,通過試驗裝置反映的試驗數據真實可靠,可調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于電纜終端的壓力泄露和真空漏增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三通管
11第一管口
12第二管口
13第三管口
2 壓力表
3 球閥
31第一連接管
4 空壓機
41真空泵
42快速接頭
5 設備接頭
51第二連接管
52螺母連接管接頭
6 電纜終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國纜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國纜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319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