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及其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29040.8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52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慈中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慈中華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K9/06;A61P1/14;A61P39/00;A61K35/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韓來兵 |
| 地址: | 中國香港灣仔軒*** | 國省代碼: | 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調理 氣虛 體質 藥膏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健食品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中華中醫藥學會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中,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血瘀質、特稟質九種類型,多屬于亞健康狀態。
氣虛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氣的化生不足時,易出現氣虛表現,常表現為語聲低微,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精神不振,體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因各種病因而發病,因心肺脾腎氣虛部位不同而并見不同的癥狀,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后康復緩慢。以補氣養氣為總治則,還應針對臟腑辯證,分別選用補臟腑之氣方藥。
氣虛體質多因先天稟賦不足、長期飲食失調、情志失調、久病、勞累之后,年老體弱引起心、肺、脾、腎功能損傷,因心主血脈,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因此氣虛體質易導致推動血液運行作用減退,體內氣的化生不足,機體防御外邪,護衛肌表,維護內臟位置功能減退的病證發生。
《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治未病”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體質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決定了對疾病的易感性。祖國醫學認為,人類生活在自然界里,人體的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所謂“天人相應”。冬季是人體“收藏”的季節,適當進補可增強體質、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也就是中醫學常說的冬令調理或冬令進補。針對氣虛體質的亞健康人群,冬令調理選擇藥物濃度更高,口感佳且攜帶方便的固體狀膏劑將會更適合現代人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冬令調理的中藥進補產品,以用于調理氣虛體質。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
根據本發明的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分:太子參5-16份、黨參4-15份、茯苓5-16份、炙甘草3-7份、刺五加6-17份、黃芪6-18份、陳皮3-9份、當歸2-14份、柏子仁2-8份、蓮子肉7-17份、天冬5-16份、丹參5-16份、黃精6-17份、扁豆7-15份、山藥6-20份、砂仁1-5份、薏苡仁3-17份、靈芝6-18份、佛手3-10份、大棗5-14份、五味子3-9份、百合13-25份、木糖醇20-40份、阿膠30-50份。
進一步的,本發明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分:太子參7-13份、黨參7-13份、茯苓7-13份、炙甘草4-6份、刺五加9-14份、黃芪9-15份、陳皮5-7份、當歸6-10份、柏子仁4-7份、蓮子肉10-15份、天冬7-13份、丹參7-13份、黃精9-13份、扁豆10-13份、山藥10-16份、砂仁2-4份、薏苡仁9-15份、靈芝9-15份、佛手5-7份、大棗7-13份、五味子5-7份、百合16-23份、木糖醇25-35份、阿膠35-45份。
進一步的,本發明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分:太子參10份、黨參10份、茯苓10份、炙甘草5份、刺五加12份、黃芪12份、陳皮6份、當歸8份、柏子仁6份、蓮子肉12份、天冬10份、丹參10份、黃精12份、扁豆12份、山藥13份、砂仁3份、薏苡仁12份、靈芝12份、佛手6份、大棗10份、五味子6份、百合20份、木糖醇30份、阿膠40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的加工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用于調理氣虛體質的中藥膏方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備料、浸泡、煎煮、濃縮和收膏。
進一步的,所述備料步驟為:按照中藥膏方組成稱取配方量的原料,將除阿膠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凈,備用。
進一步的,所述浸泡步驟為:將洗凈后的原料加入8-10倍的水浸泡,水埋過原料10~20cm,浸泡8~15h。
進一步的,所述煎煮步驟為:把浸泡后的藥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藥物原料充分膨脹,再用小火保持沸騰煎煮1~2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出藥汁,再加清水浸泡過濾后的藥渣用小火煎煮1小時,如此反復2~4次,合并過濾后藥汁,將殘渣壓榨、過濾得到壓榨液;將煎汁與壓榨液合并,靜置沉淀2h,過濾,取澄清液備用。
進一步的,所述濃縮步驟為:將煎煮步驟獲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濃縮并攪拌,直至藥液滴在紙上不散開來為止,得到清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慈中華,未經慈中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290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養胃丸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治療老胃病的中藥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