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頸椎間融合器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19101.2 | 申請日: | 201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586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敏飛;趙冠杰;張善勇;矯健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頸椎間融合器 多孔鈦合金 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 脫鈣骨基質 骨粉 含銀 支架 制備 脊柱融合內固定 快速成型設備 誘導骨組織 粉末激光 固定效果 合金粉末 活血散瘀 模型數據 燒結成型 震蕩反應 支架側面 燒結 多負載 機械鎖 植入物 中心孔 干粉 超聲 附著 通孔 貫通 側面 制作 | ||
1.一種頸椎間融合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利用Unigraphics軟件設計構建出三維圖形,按設計要求將模型數據輸入粉末激光燒結快速成型設備中,并在設備中加入合金粉末進行燒結成型,制作表面有凹槽且側面有通孔的多孔鈦合金支架;
步驟(1)所述的合金粉末組分為鋁5-7%、釩3-5%、碳0.1-0.3%、鐵0.1-0.4%、銀0.1-0.3%,其余為鈦;
步驟(1)所述的凹槽形狀為規則的或者不規則排列的弧形或長方體;所述的通孔是設置在多孔鈦合金支架側面的一個或者多個貫通的中心孔;
步驟(1)所述多孔鈦合金支架有規則孔隙,平均孔徑300-500μm,孔隙率40-50%;直徑(D)為12-14mm,高度(H)為5-10mm的圓柱體,表面弧形凹槽深度(h)為1-5mm,上表面為3-4°的斜面,側面貫穿通孔直徑(d)為3mm;
(2)用PBS配制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溶液,將骨粉或脫鈣骨基質加入所述的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溶液中,經超聲或震蕩反應24-48小時,洗滌干燥得到負載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的骨粉或脫鈣骨基質干粉;
步驟(2)所述的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溶液是用pH=6.0的PBS配制濃度為100-200ng/mL;
(3)在步驟(2)得到的干粉中加入無水乙醇和可降解聚合物,經均質后得到糊狀漿料,將步驟(1)得到的多孔鈦合金支架放入漿料中,經超聲或震蕩反應24-48小時后干燥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頸椎間融合器;
步驟(3)所述的可降解聚合物為聚乙烯醇或殼聚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和(3)所述的干燥方法為冷凍干燥或超臨界干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備方法得到的頸椎間融合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1910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骨缺損填充支架結構
- 下一篇:上頸椎承載式重建假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