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19062.6 | 申請日: | 201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618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弘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54 | 分類號: | H01M10/5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紐扣電池倉 氣體回收裝置 氣態物質 收集裝置 永磁石層 廢電池 蓋帽 殼體 回收 回收倉 變頻控制器 粉塵傳感器 酸霧氣體 檢測儀 風扇 電池 檢測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其結構包括收集裝置、殼體、蓋帽、紐扣電池倉、永磁石層、氣體回收裝置,所述收集裝置上設有殼體,所述殼體的上方設有蓋帽,所述蓋帽的下方設有紐扣電池倉,所述紐扣電池倉的底部設有永磁石層,所述永磁石層與紐扣電池倉固定連接,所述收集裝置的下方固定設有氣體回收裝置。本發明的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可通過設置紐扣電池倉和回收倉分離的方式,對不同種類的電池進行分開收集,可通過氣體回收裝置內的酸霧氣體檢測儀和粉塵傳感器,對回收倉內的氣體進行有效的檢測,利用變頻控制器對風扇進行開啟,便于對有害氣體進行回收吸取,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屬于廢舊電池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廢電池,就是使用過而廢棄的電池。廢電池對環境的影響及其處理方法尚有爭議。很多人都認為廢電池對環境危害嚴重,應集中回收。
現有的廢電池處理裝置,可對廢電池進行收集,便于后期處理,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廢電池因為種類的不同,內部材質也有所區別,缺少精分方式,不利于后期的操作,其次在廢電池的長期存放后,廢電池內的有害氣體如酸霧;有害物質如鉛塵,會與空氣進行中和繼而發散出來,造成了污染,這些都是實際存在也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其結構包括收集裝置、殼體、蓋帽、紐扣電池倉、永磁石層、氣體回收裝置,所述收集裝置上設有殼體,所述殼體的上方設有蓋帽,所述蓋帽通過殼體與收集裝置移動連接,所述蓋帽的下方設有紐扣電池倉,所述紐扣電池倉的底部設有永磁石層,所述永磁石層與紐扣電池倉固定連接,所述收集裝置的下方固定設有氣體回收裝置,所述氣體回收裝置由酸霧氣體檢測儀、粉塵傳感器、變頻控制器、電機、風扇組成,所述氣體回收裝置的內部設有酸霧氣體檢測儀,所述酸霧氣體檢測儀的下方設有粉塵傳感器,所述酸霧氣體檢測儀、粉塵傳感器的下方設有變頻控制器,所述酸霧氣體檢測儀、粉塵傳感器皆與變頻控制器固定連接,所述變頻控制器的下方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上方設有風扇,所述風扇與電機旋轉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表面設有入口,所述入口通過殼體與收集裝置固定連接,入口的設置便于廢電池的放入。
進一步地,所述蓋帽的表面設有提手,所述提手通過蓋帽與紐扣電池倉接觸連接,提手的設置便于蓋帽的開啟。
進一步地,所述紐扣電池倉的外部設有外檐邊,所述紐扣電池倉通過外檐邊與殼體卡扣連接,外檐邊可與殼體進行有效的卡扣。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內部設有回收倉,所述回收倉的底部設有隔網,所述隔網與回收倉固定連接,隔網的設置防止了廢電池的掉落。
進一步地,所述酸霧氣體檢測儀、粉塵傳感器的表面設有導線,所述導線的下方設有蓄電池,所述酸霧氣體檢測儀、粉塵傳感器通過導線與變頻控制器后的蓄電池電性連接,酸霧氣體檢測儀、粉塵傳感器的設置可對回收倉進行監測。
進一步地,所述氣體回收裝置的表面設有氣管,所述氣管與氣體回收裝置固定連接,氣管的設置便于有害氣體的收集。
本發明的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有益效果如下:
該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通過在殼體的上方設置一個帶有永磁石層的紐扣電池倉,可對紐扣型電池進行有效的收集,便于分類,通過設置與變頻控制器和風扇串聯的酸霧氣體檢測儀和粉塵傳感器,可對回收倉內的氣體進行監測,便于有害氣體的回收抽取。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一種處理廢電池回收有害氣態物質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弘硅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弘硅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190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