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鹽堿地復合菌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10880.X | 申請日: | 2017-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29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勝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4 | 分類號: | C05G3/04;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濤 |
| 地址: | 261108 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鹽堿地 復合 菌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鹽堿地改良技術領域,具體領域為一種鹽堿地復合菌肥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材料組成和相應的重量份數為:腐熟雞糞26~36份、腐熟秸稈粉13~18份、尿素12~20份、磷酸二氫鉀8~16份、硫磺粉5~12份、腐植酸3~7份、海帶1~4份、豆粉0.1~0.18份、可溶性淀粉0.02~0.09份和微生物菌劑0.002~0.006份,以海帶作為提高微生物活性和增加微生物數量的先鋒物質,與其他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一同施用于土壤中,可以對鹽堿地起到較好的改良效果,且海帶來源較廣泛,成本較低,與同等活性和數量微生物菌劑相比,成本被大大降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鹽堿地改良技術領域,具體領域為一種鹽堿地復合菌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鹽堿地是指土地受到自然或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鹽類物質逐漸滲透到土壤中去,從而使土壤的含鹽和含堿量較多,并造成這類土地無法被使用,我國鹽堿地大致分布區域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地區,鹽堿地主要形成原因是較為干旱地區的土地在蒸發的作用下,水分被蒸發成水蒸氣,并排放至空氣中,但水中的鹽分卻無法排除而留于土壤之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土壤中鹽分逐漸增多,因此而形成鹽堿地,鹽堿地土壤結構差,帶來一系列問題如透水透氣性差,易板結,微生物活性差,土壤因此而陷入惡性循環不能在生長植物;近年來,復合菌肥在治理鹽堿地上取得的良好效果逐漸被重視,其主要通過有益微生物旺盛的繁殖和代謝來完成物質的轉化和有益代謝物的不斷形成來改善鹽堿地土壤結構及降鹽堿含量,如此可促使鹽堿地良性循環,但現有鹽堿地復合菌肥中微生物數量較少和活性較差,同時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對鹽堿地進行有效治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鹽堿地復合菌肥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鹽堿地復合菌肥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材料組成和相應的重量份數為:腐熟雞糞26~36份、腐熟秸稈粉13~18份、尿素12~20份、磷酸二氫鉀8~16份、硫磺粉5~12份、腐植酸3~7份、海帶1~4份、豆粉0.1~0.18份、可溶性淀粉0.02~0.09份和微生物菌劑0.002~0.006份。
優選的,所述海帶為干海帶。
優選的,每克所述微生物菌劑中含有圓褐固氮菌、磷細菌和鉀細菌各2~2.5億個。
優選的,一種鹽堿地復合菌肥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為:
1)將海帶進行粉碎,粉碎至粒徑為1~3mm,將粉碎后的海帶、豆粉和可溶性淀粉同時加入蒸餾水中,蒸餾水質量為海帶、豆粉和可溶性淀粉總質量的2.5~3倍,攪拌5~10min,在120~130℃下滅菌12~20min,備用;
2)將微生物菌劑加入到步驟1)制備物中,在28℃恒溫下培養5~6天,每天對培養容器進行一次振蕩,振蕩時間為4~8min;
3)將腐熟雞糞和腐熟秸稈粉混合均勻,然后將步驟2)制備物均勻噴灑至腐熟雞糞和腐熟秸稈的混合物上;
4)將尿素、磷酸二氫鉀、硫磺粉和腐植酸同時加入到步驟3)制備物中,混合均勻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勝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勝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108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